易中海听后,一阵无语。
“贾嫂子,不想出借农具的这个办法,能怎么解决?”
贾张氏指着贾东旭,继续说道。
“不是有东旭找来的那个镇长么?”
“他作为镇长就不能解决?”
“我们自己的田还不能自己种了?”
易中海一听就头大,农村的事儿,哪里这么好解决?
要是镇长随便一句话就解决了,那对别人就没法保障了。
不靠着制度和协商解决,肯定会有人以权谋私。
到时候侵害的就是大多数人的利益。
于是易中海又用尽量平和的语气朝贾张氏解释道。
“贾嫂子啊,真不是镇长一句话就能解决的。”
“本来张家以前种的是你家现在的地,他们还是有活路的。”
“现在你家要收回土地自己种,就算镇长来也给张家变不出来土地啊!”
“你说镇长咋解决?是抢啊,还是偷啊?”
“解决不了土地问题,逼急了什么事儿都干得出来。”
“更何况我们海狮外地人?”
不待贾张氏和贾东旭说话,易中海继续语重心长的说道。
“贾嫂子,东旭,我今天让镇长过来,只是作为一个保障。”
“确保不管发生什么,最起码我们能活着回城里。”
“不管咋样,最起码镇长是不会让这些村民伤害我们的。”
“我们是北京的,土地是河北的。”
“这完全是两个辖区,你说你要是镇长会向着哪边?”
贾张氏张张嘴,不知道说些什么,贾东旭直接站出来,瞪大眼睛,恍然大悟的说道。
“我知道怎么回事儿了,师傅。”
“我把镇长找来,镇长只是在一旁护着我们,不让我们跟村民起大冲突。”
“可镇长也没地方给张家那么多人找新的土地去。”
“到时候肯定是会让我们两家各退一步,让我们分部分土地给张家种。”
“那样我们损失不大,张家也能活下去。”
“而师傅这边借给张家农具,直接就把麻烦推出去了。”
“最后汉能赚回劳力帮我们耕种。”
“这完全是两全其美的事儿啊。”
易中海一副孺子可教的模样,微笑着看向贾东旭。
“对嘛,就是这回事儿。”
“咱们得农具是钢制的,质量好,不容易坏。”
“借出去又没什么损失,还能得到一个好名声。”
“这在哪里读划得来啊。”
“你们想一下,我们要是不管张家死活,就算张家最后在镇长的阻止下,不找我们麻烦。”
“可其他村民就要给我们使绊子了。”
“到时候,我们哪里能安心的种地啊?”
“与我们这些不熟的人相比,你们说村民们是会向着没有好处的我们,还是向着老邻居、老街坊张家啊?”
“人总要分出个亲疏远近嘛。”
经过易中海这一番解释,贾张氏这才算听明白了。
可贾张氏的脑回路比较清奇,直接转过头又想起了宋镇长说的表扬信。
虽然她没什么见识,可刚听到那么多人议论表扬信的事儿,也觉得是好事儿。
于是就好奇的朝易中海问道。
“老易,那刚才镇长说的表扬信的事儿,有没有我们家的份儿啊?”
“表扬信具体的有什么好处啊?”
易中海朝贾张氏翻了一个白眼说道。
“贾嫂子,这土地是你们家的,借给张家的农具也有你们家的份儿。”
“你说到时候我们去镇里拿表扬,镇长会不会给你们开?”
“至于表扬信的好处嘛。”
“首先是我们南锣鼓巷的管辖军管会会上门表扬,要是大方的话,还会给我们物质奖励。”
“厂里也会出头表扬,会记录在我们的档案里。”
“到时候升职、提拔都会优先考虑我们。”
“你说这好处够不够?”
贾张氏一听眼睛就亮了。
自打老贾去世,自家好长时间没有显摆的机会了。
这要是厂里和军管会双重表扬。
这到时候那还不街坊四邻的都清楚啊?
这种出风头的事儿,是贾张氏最喜欢的。
政府的表扬,再过去就是皇榜、圣旨啊,谁见到不得夸上两句?
更何况还有自家儿子能优先提拔呢。
这没准儿就是自家儿子当官儿的机会。
这种好事儿可不多见咯。
想到这,贾张氏满脸笑容,歪着嘴角,朝易中海恭维道。
“老易,真有你的,你可真有本事。”
“我家东旭要是跟你多学一点儿那就更好了。”
“今儿这事儿可是太感谢你了。”
“要不是你,哪有这么好的解决方案啊。”
看着贾张氏笑的很是妖娆,还略微带着一丝羞涩,易中海连忙打了一个冷颤。
然后迅速转移话题。
“行了,贾嫂子,不用这么客气。”
“东旭是我徒弟,我不向着他,还有谁向着他啊?”
“不用这么客气!”
接着又扭头看向贾东旭。
“东旭,你赶紧进屋吃饭去。”
“估计这忙了一上午,你现在饿的狠了吧。”
“进屋吃了饭我们下午还要去地里转转。”
“提前看看地里的情况,顺便还要向人打听一下到哪里借牛。”
“不然十亩地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耕完。”
“更何况这么好的犁铧,要是不用牛就浪费了。”
贾东旭听后,连忙就往屋里跑。
贾张氏也沉浸在解决麻烦,获得好处的喜悦里,跟着贾东旭进入厨房,去给他准备碗筷儿。
一旁一直听着的李兰和龙老太太这时候才走到易中海的跟前。
老太太微笑着,露出小酒窝说道。
“中海啊,你今天的处理方式不错。”
“不仅解决了贾家土地的问题,还在村里打响了名声。”
“操作的可谓是无可挑剔。”
“我实在是想不到什么夸赞的说辞。”
“最起码我是不一定有你处理的这么好的。”
“你这一年多长进了不少啊。”
易中海得意的一笑。
“干娘,我这还不是跟您学的嘛。”
“更何况我这也是利用了新政府的一些政策和处事方式啊。”
“对了,干娘,您下午跟我们去不去地里啊?”
老太太叹了一口气,然后又看向村外,怔怔的思考了一会儿。
“我还是一起去吧,反正在家里也没什么事儿。”
“刚好出去转转,顺便去看看贾家的田。”
“我可是有些年没下乡看种庄稼了。”
“当年的事儿还是有些怀念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