妍清同四爷说完,就准备回去,这里毕竟是前院书房,她不好留太久。
刚回来没多久的四爷,也起身跟着一起回了无虞院,正好晅晅午睡起床,见到阿玛、额娘都在,高兴的拉着两人陪自己玩。
事情已经说清楚,妍清知道四爷没生气,晚上洗漱躺下后,妍清发现这位爷今天格外热情,变着花样折腾她,看来不仅是没生气,而是心情很不错。
昭昭被额娘开导一番后,第二天便像一只小公鸡一样,斗志高昂的上学去了,态度转变后,和哥哥们的关系也逐渐有所缓和。
说到底,就算再早熟,本质上还是一群孩子而已。
……
没过几日,一道圣旨让妍清有些惊讶,皇上下旨直郡王长女嫁与科尔沁台吉之子多尔吉色棱。
在这之前抚蒙的,是三十六年嫁到喀尔喀的恪靖公主,自恪靖公主嫁到喀尔喀后,喀尔喀的各部再没有闹过内讧,而是团结起来,和大清一起针对噶尔丹。
时隔近十年,抚蒙的人选,已经从皇女延伸到皇孙一辈了,历史记载直郡王儿女不少,尤其是被圈后,别的事情没有,孩子没少生,其中抚蒙的女儿更是不少。
其实宫中还有未出嫁的公主,要是她没记错的话,六公主和十三阿哥的妹妹是公主,都已是适婚之龄。
六公主妍清不清楚,十三阿哥的两个妹妹,清穿小说中经常提到,两个人被嫁与蒙古和亲,而且都不长寿,妙龄之年便香消玉殒,也是可惜。
敏妃已经去世,只留下兄妹三人相互扶持,十三阿哥现在心情只怕不会很好。
妍清想的没错,下朝后胤祥叫住四爷,“四哥,我……”
四爷拍拍胤祥的肩膀,“先出宫吧。”
兄弟二人出宫,骑着马去了珍馐楼,今天没有在二楼和三楼的包厢,而是去了四楼。
“四哥,我担心十妹妹。”没了外人,坐在四爷对面刚到弱冠之年的印象,脸上写满颓丧,将酒盅拿起来一饮而尽。
大哥长女抚蒙这件事,半年前就已有风声,大哥舍不得女儿,一直在和皇阿玛争取,却依旧无法让皇阿玛改变心意。
孙女都逃不了,更何况是女儿,他这几年跟在皇阿玛身边,看似受看重,但是他知道,自己肯定不及大哥这个直郡王,他知道皇阿玛要让十妹妹抚蒙,他是改变不了的。
皇阿玛嫁人的女儿中,只有温宪姐姐留在了京中,有多难得明眼人都知道。
四爷垂眸,指尖摩挲着酒杯的边缘,“皇阿玛已经答应大哥,次女的婚事由大哥自己做主。”说实话,这件事他帮不上多大的忙。
胤祥闻言微愣,四哥这个意思,是说他的两个妹妹,只能保住一个吗?
“四哥,我怕对不起额娘……”
“暂时还没听到风声,还有时间想办法,你别太着急。”四爷只能安慰胤祥,“喝酒吧,四哥陪你。”
将喝醉的胤祥送回去,四爷也没去上值,直接回府休息,胤祥心情不好直接喝醉了,他在旁边陪着,喝的也不少。
“爷今天不忙?”看四爷今天回来的早,妍清笑着询问,刚走到四爷面前,就闻到他一身的酒气,“这是去哪里喝酒了?”转身倒了杯茶给四爷解酒。
“陪十三在珍馐楼喝的,十三心情不好。”四爷伸手接过,一口喝了大半杯,出了口气感觉舒服不少,皱着的眉头稍稍放松。
“十三阿哥,因为和亲的事情?”妍清在对面坐下,询问:“和亲的不是直郡王家的大格格吗?”
“是,不过十妹妹也到了嫁人的年纪。”
“那这次和亲为什么会选到直郡王家?”这个问题四爷回来之前,妍清就在考虑。
“这两年抚蒙上的请求和亲的折子不少,这不过是第一个定下的而已。”四爷叹了口气。
和亲是惯例,也是拉拢、安抚蒙古诸部的手段,不是一个两个公主就够的,蒙古诸部台吉、世子更替,大清就要送一波公主。
苏乐今年也十二了,几年以后会不会被一道圣旨送去抚蒙,他也不敢保证。
妍清闻言明白了,这是宫中的公主不够的意思,既然儿子的女儿都被送去了,宫中适龄的公主多半是躲不掉的。
她能借助自己穿越前的知识改善粮食产量,提出牛痘预防天花,但是公主和亲这件事,妍清是真的帮不上忙。
“我觉得吧……”妍清想了想开口:“和亲的事情很难改变,但是,可以想想怎样让抚蒙的公主和郡主过的更好。”
以前的不提,单单本朝,已经抚蒙的荣宪、端静、纯禧几位公主,不说夫妻感情多好,但至少都还活着。
其中荣宪公主和纯禧公主,在部落中的权利也不小,这种和亲才是有意义的,送去个公主,没几年就如花般凋零,不过是无谓的牺牲而已。
四爷若有所思的看向妍清,“怎么说。”
“与蒙古和亲,既是为了安抚,也是为了制衡,嫁出去的女子,性格不好太软弱,背靠咱们大清皇室,即使嫁到蒙古,也是有人撑腰……”
妍清说着,脑海中突然灵光一闪。
有人撑腰……
现在已经是四十五年,再过两年就是一废太子,十三阿哥胤祥也会收到牵连,虽然不知道原因,却自一废太子后,便在历史中缺席了十年。
直郡王也是,因为对废太子赶尽杀绝,谋图太子之位,被皇上厌弃圈禁。
也许……也许,公主早逝并非全是身体原因,而是夫家怕被牵连才……
想到这里,妍清打了个寒颤。
“怎么了,冷了?”四爷还等妍清的下文呢,就见妍清脸色不太好。
“没有,哦,我觉得应该让公主提早学习、适应蒙古的生活,这样去了蒙古以后,才能生活的更好,除此之外,也要有意识的锻炼公主的心性,和对政事的敏感度。”
不管是因为什么,只有自身强大,才能破除一切阴谋诡计。
“你说的有道理,然……心性、头脑这些要看天赋,不是教了就能学会的。”四爷手指轻点桌面,微微摇头。
他们这些皇子,从六岁开始御门听政,学习政事,公主自小养在后宫,没有接触过前朝之事,出嫁前短暂的教习,很难达到想要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