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法师白语解

我想签约

首页 >> 印光法师白语解 >> 印光法师白语解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龙族 大明锦衣 黑光咸鱼的美漫日常 大主宰 斗罗大陆之刘小枭传说 洪荒:穿越伏羲,开辟神话大罗法 破云 还好我有练功房 强欢 洪荒历 
印光法师白语解 我想签约 - 印光法师白语解全文阅读 - 印光法师白语解txt下载 - 印光法师白语解最新章节 - 好看的玄幻魔法小说

第13回印光法师下册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我们的一念心性,当下与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无二无别。而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在尘点劫前,已成佛道。又再多次示现降生,多次示现灭度,来施行化导。想要让我们,继承他们的美好行迹。

而吾人以烦恼惑业,无力断除。直至今日,尚在生死轮回中,头出头没,渺不知其何所底止。纵令往劫曾闻佛法,依教修行。但以自力劣弱,不能断惑,依旧常沉溺于生死苦海中,莫之能出。静言思之,能不愧死。

而我们因为烦恼惑业,无力断除。直到今天,还在生死轮回之中,头出头没,渺然不知什么时候才是尽头。纵然过去劫中,曾经听闻过佛法,依教修行。但因为自力劣弱,不能断惑,依旧常沉溺于生死苦海中,不能出离。静下来想想,能不羞愧到极点吗?

释迦弥陀,有鉴于此。特开一信愿念佛法门,令其仗佛慈力,横超三界。俾上中下根,同得往生西方。可谓真慈大悲,至极无加矣。

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看到这种情况。特别开示一个信愿念佛法门,令我们仗佛慈力,横超三界。使得上中下三根,共同得以往生西方。可说是真慈大悲到极点啊!

其教起因缘,修持法则,具见于净土三经。而阿弥陀经,言简义周,易于受持。故古人列为日诵,欲其家喻户晓,咸沐法泽也。

净土教法兴起的因缘,修持的法则,详见净土三经。而《阿弥陀经》,言句简明,义理周备,容易受持。所以古人列为日诵,想使这部经家喻户晓,全都沐浴在佛法的恩泽啊!

由是诸善知识,各为注释,若揭日月于中天,固已无义不显,无机不摄矣。但初机之人,或以文深义奥,难于领会。王显江居士,特为作一方便,取要解等注之义,以显浅之语言述之,名为直解,兼附净土种种疑问。其己立立人,自利利他之心,可谓诚且挚矣。

由此诸位善知识,都为这部经注释,使经义显豁,如日月朗照于当空,固然已经无义不显,无机不摄了。但是初学之人,或者因为文义深奥,难于领会。王显江居士,特别作一个方便,摘取《弥陀要解》等注解的义理,用显浅的语言叙述出来,名为《阿弥陀经直解》,兼带附录了净土种种疑问。这种自己成就,成就他人,自利利他之心,可说是很诚挚啊!

显荫法师序之,欲令一切同人,各生真信,老实念佛。因命(光)再序,遂书此以告阅者云。

显荫法师写了序文,想使一切同人,各自生起真实信心,老实念佛,就请我再写个序,于是写下此文以告读者。十三经读本序

天地以阴阳二气,化生万物。圣人以诚明一致,教育群萌。其为道也,横布万邦,竖传万世,有识皆遵,无思不服。虽有圣人复生,不能另立一法。亦不过发挥诚明之道,令其彻底圆彰,和盘托出而已。

天地以阴阳二气,化生万物。圣人以诚明一致(修德有功,性德方显),来教育人民。这个儒学圣人之道,横布万邦,竖传万代后世,有见识的人全都遵守,没有人不佩服的。虽然有圣人再生,不能另外建立一个法。也不过发挥诚明的儒学圣道,令这个圣道彻底圆满彰显,和盘托出而已。

十三经者,二帝三王周公孔孟,继天立极,教化万世,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之大经大法也。悉本天地无私之至理,吾人本具之良知。初非有奇特玄妙,不可企及者。

《十三经》,是尧舜二帝、夏、商、周三朝君王,周公、孔子、孟子,秉承天意,建立最高准则,教化万代后世,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经大法。这全都是源自天地无私的至理,和我们本具的良知。并没有什么奇特玄妙,而不能做到的。

虽夫妇之愚,可以与知与能。以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尧舜与人同,而人皆可以为尧舜耳。若能遵而行之,则人入圣域,世复大同矣。

虽然是愚笨的男女,也可以知道及实行圣人之道。因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缘故。尧舜与平常人一样,而每个人也都可以成为尧舜。如果能够遵照实行,那么人人进入圣人领域,世间恢复大同社会了。

其世道陵夷,人心浇漓者,由于儒者不知道在躬行,一向逐末。举凡克己复礼,闲邪存诚之义,置之不论。唯以记诵词章,拟为进取应世之资。是殆以圣人参赞化育之道,作为博取名利之艺。

世道衰落,人心浮薄的原因,是由于儒学之人不知圣道在于亲身实践,却一向追逐枝微末节。凡是内克私欲,外遵礼法,摒除邪念,常保至诚的义理,皆弃而不论。而只是以记诵词句文章,作为进取仕途,应酬世务的工具。这是将圣人辅佐天地教化培育之大道,作为自己博取名利之小技。

其诬蔑圣人,悖逆天地也至矣。由是读书之人,心不知书义,而身不行书道。其作文也,则发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之道,直使一丝不漏。而考其居心行事,则绝无此等气分。直同优人演剧,苦乐悲欢,做得逼真,实则毫与自己不相干涉也。

这是诬蔑圣人,悖逆天地已到了极点。由此,读书之人,心中不知道书中的真义,而自身不实行书中所说的道理。他所作的文章,发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之道,简直达到了一丝不漏的程度。而考察他的存心行事,就绝对没有这些气分。简直就是演员排演剧目,苦乐悲欢,演得很逼真,实际丝毫与自己不相干。

此弊一肇,渐至变本加厉。于是有天姿者,习为狂妄,耻循尧舜周孔之迹,而欲驾而上之。竟至废弃圣经,竞作新书。

这个弊端一开,愈演愈烈。于是有天姿的人,逐渐狂妄,耻于遵循尧、舜、周公、孔子的行迹,而想要凌驾圣人之上。竟然导致废弃圣人经典,竞相着作新书。

邪说一起,群相附和。遂致一班恶劣小人,欲逞自己劫掠奸淫之心,汲汲然提倡废经废伦,而欲实行之。唯恐斯民之不与禽兽相同,而纲常伦理之有碍于己也。致令天灾人祸,相继降作。国运危岌,民不聊生。譬如夜行废烛,海行废舟,欲不陨越沉溺,其可得乎。

邪说一生起,大家都来附和。于是致使一班恶劣的小人,想要满足自己劫掠奸淫的心,急切地提倡共妻共产,而想要去实行。唯恐百姓不与禽兽相同,而认为纲常伦理是阻碍自己。致使天灾人祸,相继发生。国运危急,民不聊生。譬如夜晚行走,丢弃蜡烛,海上航行,抛弃舟船,想要不堕坑沉海,可能吗?

施子肇曾,惧斯道之灭没也。乃与二三同志,特立国学专修馆。聚有志斯道者,俾其专精研究,身体力行,冀其有得,而广传焉。

施肇曾居士,畏惧儒学圣道的没灭。与二三位共同志向的人,特别建立国学专修馆。聚集有志向于儒道之人,使得大家专精研究,身体力行,希望有所得,而广泛传播。

唐子文治,十余年来,殚精斯道。搜集十三经善本,择其注之简当者,汇而集之。而复一一抉其微言,标其大义,附于诸经之后,其用心可谓诚且挚矣。

唐文治居士,十多年来,竭尽精思在儒学之道。搜集十三经的善本,选择注解之中简便得当的,汇集成册。而又一一揭示其中精深微妙的言词,标出其中的大纲要义,附于诸经之后,他的用心可说是很诚挚啊!

施子遂即刻之,以期布之学宫,俾各读诵而修习焉。刻既成,己与唐子各为序,述其所以。又令予序。予惟十三经之在世,如日月之丽天,有目皆睹。何待粥饭庸僧,特为标指乎哉。

施肇曾于是刻印出来,希望流布到学校,使得大家都来读诵修习。刻印完成,他与唐文治,各自写了序,叙述缘由。又请我写序。我想,十三经在世间,如同日月在天,有目皆睹。何必要我这个只会吃饭的平庸僧人,特地来加以标举指明呢?

虽然,道固无二,仁智见殊。不妨以己之所见,为诸仁智者告。亦未必非穷经希圣之一助也。窃谓十三经所发明之道,乃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之道。

但是,固然大道唯一,无二无别,而见仁见智,各有不同。不妨以自己所见,为诸位仁者、智者相告。也未必不是穷究经典,效法圣人的一个帮助。我认为,十三经所阐发显明的道理,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阐发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之要,唯大学则次第言之,而曲尽其致。中庸论语孟子,俱皆发挥此义,但不次第循序而说耳。是知四书者,乃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之注疏,而俾其道大明。

阐发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要旨,唯在《大学》中次第说到了,并婉转深入地将其中的道理表达出来。《中庸》、《论语》、《孟子》,全都是发挥这个义旨,只是没有次第循序而说罢了。所以知道《四书》,就是《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的注疏,而使得其中的道理大大彰明。

孝经,乃推其实行之效。春秋三传,乃示其遵违得失之证验也。由是而吾人之本心,群圣之薪传,俱得大明,以之继往圣而开来学。

《孝经》,是推究这些义理的实践效果。《春秋左传》等三传,这是显示对于这些义理遵守与乖违、得到与失去的证明检验。由此,我们的根本良知,群圣的儒学薪传,都得到了大大的彰明,以此继承往圣而开启来学。

其为功也,与天覆地载之功相等。彼废经者,是何异欲废天地覆载而自立乎。其不知事务也甚矣。循是而求之,举凡希圣希贤,治国亲民之道,无不一一若指诸掌。不欲希圣希贤则已,若欲希圣希贤,则圣贤之道,自备具于吾心与吾身矣。

这个功德,与天覆群生,地载万物的功德相等。那些要废除十三经的人,就如同想要废弃天地的覆载而自己单独立于世间啊!这些人不知事务,也太厉害了吧!遵循这些义理而寻求,凡是仰慕效法圣贤,治理国家,爱抚民众之道,没有不能了如指掌的。不想要仰慕效法圣贤也就罢了,如果想要仰慕效法圣贤,那么圣贤之道,自然具足在我心与我身啊!

尔雅之所训释,乃诸经之总注,俾若文若义,悉得解了也。是则尔雅为解义之初步,而四书乃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也。

《尔雅》所训释的,是诸经的总注,使得无论文字义理,全都得以明解。所以《尔雅》是解义的初步,而《四书》是从始至终的总持法门。

再进而谈其要义,则明德为本。而明其明德,又为从凡至圣,以人合天之关键。能明其明德,则内圣外王之道备矣。然欲明其明德,必须格去人欲之物,令净尽无余。庶即心本具之真知,彻底圆彰。

再进一步谈论其中的要义,就是以明德为本。而彰明我们人人本具的光明正大之性德,又是从凡夫到圣人,将人事顺合天道的关键。能够彰明我们光明正大的性德,那么内圣外王的法道就具备了。然而想要使其彰明,必须格除人的私欲,令私欲净除究尽。使得即心本具的真知,彻底圆满彰显(即格物致知而明明德)。

而读书之能事,只在此几希间了耳。何等直捷,何等痛快。方知人皆可以为尧舜,夫妇之愚可以与知与能,乃真语实语。以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故也。

而读书所能(达到)之事,就是在这细微之处(格除私欲,显明良知,彰明性德)用功并实现的啊! (与通过穷尽天下事物之理而丰富自己的知识才算格物致知相比,格除私欲恢复本有的良知)是何等直捷,何等痛快。这样我们就知道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愚昧的男女可以知道并实行圣人之道,这是真实的话。因为人同此心(人人都本具有良知,却被私欲所蒙蔽而不得显现受用),心同此理(去私欲,复良知,即得受用)的缘故。

欲世道人心,转乱为治,反浇为淳,舍此则无术矣。不知施子唐子,以予言为然也否乎。然此且就世间法论,切勿谬谓并出世间法论也。至嘱至嘱。

想使世道人心,转危乱为大治,反浇薄为淳厚,舍弃这些圣人之道,就没有其它办法了。不知施肇曾、唐文治,认为我的话对吗?然而这只是就世间法而言(舍弃圣贤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之法,则其他世间法均无能为力),千万不要误会,以为此言也包括出世间法(佛法广大透彻,因果昭彰,较儒道之劝人背恶向善,安世淑民之功多多矣。重视儒学的同时更应重视佛法)。这是我恳切的嘱咐。注:【十三经】儒家的十三部经书,即《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其形成过程为:汉 立《诗》《书》《易》《礼》《春秋》于学官,为五经; 唐 加《周礼》《仪礼》《公羊》《谷梁》为九经;至 开成 间刻石国子学,又加《孝经》《论语》《尔雅》为十二经;宋 复增《孟子》,因有十三经之称。以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诫神勿享肉食序(代安徽黟县卢智睿居士作)

谨按佛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由罪福因缘,轮回六道。若不力修戒定慧,以期断尽贪瞋痴。及生信发愿,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则无由出离。

按照佛所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由于罪福因缘,轮回六道。如果不努力修习戒定慧,以期断尽贪瞋痴。以及生信发愿,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没有办法出离。

是则我与水陆飞行,及六道一切众生,从无始来,无不各各彼此互为父母兄弟妻妾儿女朋友亲戚。无不各于未来,得闻佛法,修戒定慧,断尽烦惑,圆成佛道。

所以,我与水陆飞行,以及六道一切众生,从无始来,无不各各彼此互相成为父母、兄弟、妻妾、儿女、朋友、亲戚。无不各在未来,得闻佛法,修戒定慧,断尽烦惑,圆成佛道。

以故如来敕诸弟子,戒杀放生,勿食诸肉。然世俗迷情,皆以肉食为敬。而不知其为自他同种恶因,致使将来必受恶报也。

所以如来敕教诸弟子,戒杀放生,不要吃众生肉。然而世俗的迷惑凡情,都以为用肉食(祭祀鬼神)是尊敬。而不知道这样做使自他同种恶因,致使将来必受恶报啊!

我今已知食肉过患,岂忍任彼一乡之人,犹执迷情,以罪业因缘之肉食,累及尊神乎。又恐尊神未能详知所以,或生瞋怒,降以灾祸。则乡人之迷情更甚,致令乡人与尊神将来之恶报更深更大,而不易消灭也。

我们现在已经知道吃肉的过患,哪里忍心随任家乡人民,还执着迷情,以罪业因缘的肉食,来连累我们尊敬的神只呢?又恐怕尊神没能详细知道所以然,或者生起瞋怒,降下灾祸。那么乡人的迷情更加严重,致使乡人与尊神将来的恶报更深更大,而不容易消灭。

是故特将如来所说之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敬化尊炉。庶得上体佛慈,下悯愚诚。爱惜物命,不享肉食之祭。凡用素者,则锡之福祉。若用荤者,即示以祸殃。

所以,特别将如来所说的《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恭敬的焚化在香炉中。使得尊神向上体察佛陀大慈,向下怜悯凡夫愚诚。爱惜众生之命,不享鱼肉的祭祀。凡是用素食祭祀的,就恩赐以福祉。如果用荤食祭祀,就警示给他祸殃。

俾一乡之人,同感尊神聪明正直,好生恶杀之德。庶可普扇慈风,以培菩提之道本。挽回劫运,共乐太平于无既也。恳祈明察,则乡人幸甚,国家幸甚。

使得一乡人民,同感尊神的聪明正直,好生恶杀的品德。才可以普遍扇播佛陀慈风,来培植菩提的道本。挽回劫运,共享太平于无穷啊!恳祈尊神明察,那么乡人非常庆幸,国家非常庆幸。扬州普照寺同戒录序

如来大法,普被九界。上圣下凡,咸资钧陶。虽法门无量,不易悉说。而总举大纲,维戒定慧。

如来大法,普被九界。上至圣贤下至凡愚,全都蒙受熏陶成就。虽然法门无量,不容易全部都说。而总举大纲,就是戒定慧。

良以入道之要,初则以戒执身,次则以定静虑,次则以慧破惑。由是得以断五住之烦惑,证三德之秘藏。故楞严云,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实在因为入道的要门,最初就是以戒约束身行,其次以定澄静思虑,再其次以慧破除烦惑。由此得以断除五住烦惑,证得三德秘藏。所以《楞严经》说:“ 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此之三法,如鼎三足,若缺其一,便难安立。说虽有三,修在一心。以无定慧之戒,非出世之戒。无戒慧之定,非出世之定。无戒定之慧,非出世之慧。是知三法,原是一法。其言三者,以宏扬者注重为名,及修证者获益判义耳。

戒定慧三法,如鼎炉的三足,如果缺少一足,就很难安立。说起来虽然有三法,修起来在于一心。因为没有定慧的戒,不是出世间的戒律。没有戒慧的定,不是出世间的禅定。没有戒定的慧,不是出世间的般若慧。所以要知道这三法,原本就是一法。之所以说三法,是因为宏扬者侧重名相,以及修证者能以获益来判定其义罢了。

梵网经云,我是已成佛,汝是未成佛,常作如是信,戒品已具足。又云,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位同大觉已,真是诸佛子。可知戒之一法,统摄诸法。以故知识宏扬,学人修持,莫不以戒为先务焉。

《梵网经》说:“ 我是已成佛,汝是未成佛,常作如是信,戒品已具足。” 又说:“ 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位同大觉已,真是诸佛子。” 可知这个戒法,统摄一切法。所以,大善知识宏扬戒法,学道之人,修持戒法,没有不是以戒作为首要事务的。

普照寺者,道清老人所开建也。老人示生四川,年方弱冠,即厌尘劳,遂诣峨眉山华严顶出家,随即受戒。乃穷参力究,发明心要。欲遍参诸方,开扩心地。经过扬州,为徐凝门外永镇乡绅士所识,遂请住持该处之太阳宫小庙。

普照寺,是道清老人所开创建立的。老人出生在四川省,在少年时代,就厌弃尘劳,于是到峨眉山华严顶出家,随即受具足戒。于是竭力参究自性,阐发显明心要。想要周遍参访诸方的善知识,来开扩心地。经过扬州,为徐凝门外永镇乡的绅士所赏识,于是请他住持当地的太阳宫小庙。

老人察知可建道场,宿缘有在,故允许之。系前清光绪元年也。于是遍募十方,开拓基址,佛殿经楼,杰出云表。

老人观察知道,小庙可以建成大道场,有宿世的因缘在,所以允许答应,这是在前清光绪元年。老人于是周遍募集十方信施,开拓地基房址,大佛殿、藏经楼,巍峨耸立,超出云外。

凡丛林所应有,行道所必需者,无不备足。从兹冬禅夏讲,大启度门。善士达人,悉相依止。

凡是丛林所应该有的,行道所必需具备的,没有不备足的。从此,冬季坐禅,夏季讲经,大启度生之门。善士达人,全都来依止。

至二十二年,入都请经,得蒙俞允,及敕赐普照禅寺之额,实为莫大之幸。即于是冬,开坛传戒,以报国恩而祈民福。

到了光绪二十二年,到京都请大藏经,得蒙主上应允,以及敕赐普照禅寺的寺额,实在是莫大的荣幸。就在这一年的冬季,开坛传戒,以报国恩而祈祷人民幸福。

迄至民国五年,凡五开戒坛,三启讲筵。而常时修持,虽则禅净并行,而尤注重于净土焉。

到了民国五年,一共五次开坛传戒,三次开启讲经法会。而平常的修持,虽然是禅宗净土一并行持,而尤其注重在净土法门。

迨至八年,年已八十有四矣。因示寂以归极乐,与海会圣众,亲炙弥陀,以证无量光寿耳。

到了民国八年,老人已经有八十四岁。圆寂归于极乐世界,与莲池海会圣众,亲受阿弥陀佛教诲,以证得无量光寿。

其得法剃度弟子甚多。爰有高足,厥名稻香,与(光)谊属莫逆。欲于今冬,出龛起塔。乃于九月十五日开坛传戒,至冬月初八日圆满,以报佛恩而资师冥福,命(光)序之。

他得法剃度的弟子很多。有一位高足,名为稻香,与我属于莫逆之交。想要在今年冬天,出棺龛,建灵塔。从九月十五日开坛传戒,到十月初八日圆满,以报答佛恩而资助先师的冥福,请我写个序。

(光)惟佛教以孝为本。故梵网经云,孝名为戒,亦名制止,孝顺至道之法。夫依教奉行,方名为孝。能依教奉行,则凡佛所得者,己悉得之。

我认为,佛教是以孝为本。所以《梵网经》中说:“ 孝名为戒,亦名制止,孝顺至道之法。” 依教奉行,方才名为孝。能够依教奉行,那么凡是佛所得到的,自己全都能得到。

则即烦恼以成菩提,即生死以证涅盘。方可不辜佛化,不负己灵。为出格之丈夫,作如来之真子矣。

那么即烦恼而成菩提,即生死而证涅盘。方才不辜负佛陀的教化,不辜负自己的性灵。为杰出的大丈夫,作如来的真弟子啊!

若不依教奉行,则袈裟之下,失却人身,三途恶道之苦,穷劫未能尽说也。愿受戒诸佛子,各各勉旃。

如果不依教奉行,那么袈裟之下,失去人身,三途恶道的痛苦,穷劫不能说尽啊!祈愿受戒的诸佛子,各自勉励。

注:【五住地】(名数)根本之烦恼,能生枝末之烦恼,故名住地。住地之烦恼有五种:一、见一处住地,身见等三界之见惑,入见道时断于一处,故曰见一处。二、欲爱住地,欲界之烦恼中,除见与无明者。其中爱着之咎重,故表爱之名。三、色爱住地,色界之烦恼中除见与无明者。其中爱着之咎最重,故独表爱之名。四、有爱住地,无色界之烦恼中,除见与无明者。其中爱着之咎最重,故表爱之名。有爱之有为生死之义,无色界之爱于生死之果报,为爱着之最终者,故名有爱。五、无明住地,三界一切之无明也,无明为痴闇之心体,无慧明者,是为一切烦恼之根本,故别立一住。

【三德】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法身德是佛常住不灭的法性身无不周遍;般若德是佛的智慧无量无边;解脱德是佛所证得的最胜妙法,能够化度一切众生而自在无碍。重刻水陆仪轨序

甚矣佛恩之广大周遍,而靡有孑遗也。初成正觉,说所证法。唯法身大士,方能与会。人天凡小,不见不闻。

太伟大了啊!佛恩的广大周遍,而没有遗漏者。佛最初成等正觉,宣说所证大法。唯有法身大士,方才能够领会。人天凡夫小乘,看不见,听不到。

于是为实施权,寝大用小。随顺机宜,循循善诱。待其已断烦惑,已证真谛。然后种种弹斥,多方淘汰。

于是为宣扬实教,而施设权教,息大法而用小法。随顺众生根机所宜,循循善诱。等待众生已经断除烦惑,已经证得真谛。然后用种种批评和斥责,加以冶炼。

俾其发大心而冀佛果,不住法而修万行。迨至根机已熟,则会三归一,开权显实。普授作佛之记,大畅出世本怀。从兹了知一切法皆是佛法,一切人皆是佛子,而无复自甘退屈矣。

使众生发大心而希求佛果,不住着一法而修六度万行。等到众生根机已熟,则会三乘归于一乘,开权教,显实义。都授以成佛之记,彻底实现出世初衷。从此了知一切法都是佛法,一切人都是佛子,而不再自我甘心退缩委屈了。

又复悯彼自力劣弱,现在断难了脱者,特开净土法门,令其仗佛慈力,往生西方。其有罪障深重,定业不易转移者,大启秘密观道,使彼承三密力,灭尽无余。

又怜悯众生自己的力量太劣弱,当生决定很难了脱生死轮回,特别开启净土法门,令众生仗佛慈力,往生西方。其中有罪障深重,定业不易转移的,大启秘密观法之道,使众生承身口意三密之力,灭尽罪障。

然此二法,乃凡圣同修之道,成始成终之法。以其偏显业系凡夫,顿获胜益,作如是说。实则十方三世诸佛,莫不由此以圆成佛道,莫不由此以普度群萌也。

然而这显密二个法门,是凡圣同修之道,从始至终的方法。因为观道忏法偏重显示罪业系缚的凡夫,顿时获得殊胜的利益,作如是宣说。实际十方三世诸佛,没有不由此而圆成佛道,没有不由此而普度群萌的。

迨至法流震旦,梁武御极。由高僧以示梦,俾普度夫含灵。因兹备览大藏,制斯仪轨。自是流通,以至今日。

等到佛法流传到东土,梁武帝做了皇帝。由高僧托梦给他,使他普度一切含灵。因此通读大藏经,然后制作水陆仪轨。从此流通世间,以至到今天。

溯其原始,则以无量威德陀罗尼而为发起。究其纂述,与其修设,则一代时教一切诸法,无不备举而读诵修持焉。故其法门广大,利益宏深。不但使六道凡夫,顿脱业缚。亦兼令三乘圣人,速证菩提。

追溯其源头,是以无量威德陀罗尼 (瑜伽施食) 而作为发起。研究其中的编纂着述,以及其中设定的内容,那么一代时教,一切诸法,没有不推举而加以读诵修持的(因为该仪轨圆满至善)。所以这个法门广大,利益宏深。不但使得六道凡夫,顿时解脱罪业系缚。也可使三乘圣人,快速证得菩提。

然人能宏道,诚堪契真。若请法斋主,与作法诸师,各皆竭诚尽敬,则其利益,非言所宣。

然而人能宏道,诚敬才堪能契入真理。如果请法的斋主,与作法的诸位法师,各自都竭尽虔诚恭敬,那么这个利益,不是语言所能宣说的。

譬如春回大地,草木悉荷生成。月丽中天,江河各现影像。故得当人业消智朗,障尽福崇。先亡咸生净土,所求无不遂意。并令历劫怨亲,法界含识,同沐三宝恩光,共结菩提缘种。

譬如春回大地,草木全都因此而生长。月在高空,江河各自显现出月影。所以能使当事人业消智朗,障尽福增。先祖亡灵全都往生净土,所求无不遂意。并令历劫怨亲,法界含识。同沐三宝恩光,共结菩提缘种。

若斋主不诚,则出钱之功德有限,慢法之罪过无穷。僧众不诚,则是鼓橐 (tuo ) 龠 (yuè ) 以为经,交杵 (chu ) 碓 (dui ) 以成礼。

如果斋主不诚敬,那么出钱的功德有限,轻慢佛法的罪过无穷。僧众不诚心,就是鼓动风箱当作诵经,交击舂捣当作礼拜。

于三宝龙天降临之际,作卤莽灭裂塞责之行。其不至罪山耸峙,福海干枯,生罹灾祸,死受谴谪者,何可得也。

在三宝龙天降临之际,作草率粗疏,敷衍了事的行为。这样想不招至罪业如山耸峙,福德如海干枯,活着遭遇灾祸,死后受到贬降,怎么可能呢?

此书杭垣之板,模糊不堪。天童虽刻,亦难普及。以故维扬万寿寂公,宝轮裕公等。募资重刻,以冀广传。令光纪其年月,故略述原委,与其利弊。俾从事此法者,唯得其益,不受其损。则佛圣欢喜,而福慧二俱增崇矣。愿修法者,其各勉旃。

这部书的杭州板,很是模糊。天童寺虽然有刻,也很难普及。所以扬州万寿寺的寂山老和尚,扬州宝轮寺法裕长老等人。募资重刻,希望广泛流传。令我纪述其中年月,所以大略叙述缘由始末,与其中的利弊。使得从事修持这个法门的人,只得到修法的利益,不受到败法的损害。那么佛陀圣者欢喜,而福德智慧都会增长啊!祈愿修法的人,各自勉励。新昌大佛寺修筑放生池募缘序

儒者以忠恕胞与为怀,必须推己及人,以至于物,方有实际。释氏以慈悲济度为事,是故悯诸物类,皆具佛性,欲行救援。无奈世人杀生食肉,相习成风,不知其非。致使生生世世,展转互杀,了无已时,可不哀哉。

儒家学者以尽忠、仁恕、泛爱为怀,必须推己及人,以至推广到一切万物,方才有实效。佛教以慈悲济度为事务,所以怜悯一切众生,都具佛性,想要救援。无奈世人杀生吃肉,互相沿袭成为风俗,不知道这是错的。致使生生世世,展转互相杀害,没有停止的时候,能不悲哀吗?

须知人与物类,同此血肉之躯,同此灵知之性,同生于天地之间。但以彼此宿世罪福不同,致使今生形质灵蠢各异。

必须知道人与一切众生,同样是血肉之躯,同样有灵知的心性,同样生长在天地之间。只是因为彼此宿世的罪福不同,致使今生的身形禀质或灵敏、或愚蠢,各有差异。

以我之强,陵彼之弱。以彼之肉,充我之腹。快心乐意,谓为福报。而不知其福力一尽,业报现前。堕彼异类,受人杀戮时。则身不能敌,口不能言。中心忧惧痛楚,方知食肉之事,为大罪过。

以我的强大,欺陵它的弱小。以它的血肉,来填我的口腹,让我快心乐意,认为这是福报。而不知道这个福力一旦享尽,业报现前。堕到畜生类,受人杀戮的时候。就身体不能反抗,口里不能说话。心中忧愁恐惧痛楚,才知道吃肉这件事,是大罪过。

食肉之人,为真罗刹。虽欲不令人杀而食之,不可得也。故楞严经云,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相啖。恶业俱生,穷未来际。又况多劫以来,更互相生。既无道力以行救济,忍使彼受刀砧极苦,我享口舌滋味乎。

吃肉的人,是真罗刹。虽然想要不让人杀死吃掉,也不可能了!所以《楞严经》中说:“ 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相啖。恶业俱生,穷未来际。” 又何况多生多劫以来,还彼此相生。既然自己没有道力来施行救济,难道还忍心让它遭受刀板宰杀的极苦,而自己却享受口舌的滋味吗?

入楞伽经,世尊种种呵斥食肉。有云,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在生死中,轮回不息。靡不曾作父母兄弟男女眷属,乃至朋友亲爱侍使。易生而受鸟兽等身,云何于中取之而食。凡诸杀生食肉之人,若念及此,当即怵然惊,憬然悟。宁可自杀,不能杀一切物矣。

《入楞伽经》中,世尊种种呵斥吃肉之事。其中说到:“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在生死中,轮回不息。靡不曾作父母兄弟男女眷属,乃至朋友亲爱侍使。易生而受鸟兽等身,云何于中取之而食。” 凡是一切杀生吃肉的人,如果想到这,应当立即惊惧,幡然醒悟。宁可杀自己,也不能杀一切众生啊!

新昌有山,名曰石城,即山凿龛,及弥勒百尺大像。乃齐僧护,僧淑,梁僧佑,三师所造者。相好庄严,妙无伦媲 (pi ) 。

浙江新昌县有一座山,名为石城山,随山势而开凿佛龛,以及弥勒佛百尺高的大像。这是南朝齐朝的僧护、僧淑和南朝梁朝的僧佑三位法师所造。相好庄严,妙无伦比。

其寺为天台西门,智者大师入灭于此。盖欲表前继灵山,后辅龙华也。大师一生,随机说法,尤加意于放生。

大佛寺为天台山西门,智者大师在此处入灭。大概是想要表达,向前继承灵山法脉,向后辅佐龙华三会吧!智者大师一生,随机说法,尤其注重放生。

以台民多业渔捕,乃以衬 (chèn ) 施,买渔簄 (hu ) 一所,为放生池。兼为彼讲金光明经。渔者闻法,皆好生去杀。遂各舍江溪簄梁,六十三所,周三百余里,俱作放生法池。

因为天台地区的人民大多是捕渔为业,于是将信徒供养自己的钱财,买了一所网鱼的水域,作为放生池。又为他们讲《金光明经》。捕渔的人听闻佛法,全都喜好放生,远离杀生。于是各各施舍江溪中的堤坝渔网,共六十三处,方圆三百多里,全都作为放生池。

有偷捕者,则立即得祸,至唐时尚然。而世远人亡,法残禁弛。遂致大佛寺外之池,亦为渔捕之所矣。

有偷偷捕鱼的,就立即遭受灾祸,到了唐朝时,仍然还是如此。但是世代久远,智人亡故,法事残败,禁令松弛。于是致使大佛寺外面的放生池,也成为捕渔的处所了。

马契慈居士,景仰僧护,僧淑,僧佑,智者之懿德殊勋。欲使同人,以及水陆空行一切物类,各得同尽天年,同生极乐,将来同预龙华三会。特呈宪严禁,勒其示文,冀垂永久。

马契慈居士,景仰僧护、僧淑、僧佑、智者大师的美德功勋。想要使大家,以及水陆空行一切众生,各自得以同样享尽自然的寿命,共同往生极乐世界,将来共同参预龙华三会。特地制定规约严禁盗捕,并勒石铭刻规约条文,希望能流垂永久。

然池久未浚,淤泥充满。兼须外筑围墙,以防盗捕。又须造桥修闸,建亭铺路。岂特徒壮观瞻,实欲来礼佛者,触境舒怀,上契佛心。庶可消除天灾人祸,于不知不觉中。

然而放生池很久没有浚通了,充满淤泥。又必须在外面筑一道围墙,以防止盗捕。又必须造桥修闸,建亭铺路。这哪里只是特意来提升观赏,实在是想使进来礼佛的人,接触这个环境,舒畅心怀,上契佛心。在这不知不觉之中,可以消除天灾人祸啊。

但以工程浩大,不得不募诸十方官绅士商,以及一切善信也。恳祈各发生佛同体,物我不二之心。共出净资,俾观厥成。则其功德,当与十方虚空同一寿量矣。

但因为工程浩大,不得不向十方官绅士商,以及一切善信来募资。恳祈各各发起众生与佛陀同体,动物与我不二之心。共同捐出清净资财,使得这些大观可以成就。那么这个功德,应当与十方虚空,同样的寿量啊!金山江天禅寺传戒序

如来以三事故,令正法久住于世,众生悉蒙度脱。三事者何,曰戒定慧。以众生一向背觉合尘,轮回六道。今欲令其背尘合觉,趣证涅盘。

如来以三桩事,令正法久住于世间,众生全都得蒙度脱。哪三桩事呢?就是戒定慧。因为众生一向背觉合尘,轮回六道。现今想使众生背尘合觉,趣证涅盘。

非戒则无所束缚,必至随逐尘境,起惑造业。非定则识波奔涌,何能心无所住。非慧则本具之真心何由彻证,幻起之妄惑何由顿灭。

没有戒,就无所束缚,必会随逐六尘境界,起惑造业。没有定,就识海波涛奔涌,哪能心无所住。没有慧,那么本具真心,没有办法彻底证得,幻起的虚妄之惑,哪有办法立刻灭除。

故楞严经云,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须知此三,全三即一,全一即三。切勿谓戒但为定慧之初基而已。

所以《楞严经》中说:“ 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必须知道这三法,全体三法,即是一法,全体一法,即是三法。千万不要认为,戒只是定慧的初基而已。

夫律仪戒,执身不作,可云初基。而定共戒,执心不起。道共戒,业尽情空,真穷智朗。岂非定慧之全体大用,何得唯以初基视之。

律仪戒,约束身体不作恶,可以说这是最初基础。而定共戒,约束恶心不起。道共戒,业尽情空,真穷智朗。难道不是定慧的全体大用,怎么能够只以最初的基础来看待戒律呢?

然定共道共,仍以律仪而为本体。但以持戒功用浅深,而立此二名,初非另有所说之戒本也。

然而定共戒、道共戒,还是以律仪戒作为本体。只是以持戒功用的浅深,而建立这二个名称,不是另外有与律仪戒不同的戒本。

世人每以律仪为论,致不知如来制戒大意者,或藐视之。而真戒真定真慧,无从闻熏而冀及,为可叹也。

世间人每每只以外相可见的律仪来看戒律,以致不知道如来制戒深意,或者加以轻视。而真戒、真定、真慧,就没办法听闻熏修而祈望得到了,实在可叹啊!

然如来法道,弘范十界。虽宏法大士,各皆三学圆明,而门庭建立,不能不各有专主。或专主于止作持犯,则为律。或专主于修观讲演,则为教。或专主于参究本来,以期彻悟,则为宗。

然而如来法道,弘范十法界。虽然宏法的大菩萨们,都是戒定慧三学圆明,而门派的建立,则不能不各自有所专一注重。有的侧重于止持作持,止犯作犯,这是律宗。有的专一注重于修习止观,讲演教法,这是天台贤首等教。还有的专一注重于参究本来面目,以期彻底开悟,这是禅宗。

宗名教外别传,律教乃教内真传。言别传者,欲人于言外见本体也。非谓宗迥出于教理之外也。

禅宗名为教外别传,律教是教内真传。说别传,是想令人在言语之外而见到本体。不是说禅宗远超出在教理之外。

试观世尊拈华,迦叶微笑。本地风光,彻底显露。了此,则尽世间所有形形色色,无非世尊所拈之华,无不令人彻见自己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况如来金口所说之无上妙法,便非此华,便不能令人亲见本来面目耶。

看看世尊拈华,迦叶微笑。本地风光,彻底显露。明了这个道理,那么尽世间所有的形形色色,无非都是世尊所拈之华,无不是令人彻见自己父母未生前之本来面目。何况如来金口所说的无上妙法,就不是花,就不能令人亲见本来面目吗?

而人天百万,纵见世尊拈华,悉皆罔措。亦如骑牛觅牛,了不可得。若知直下便是,则多少现成,多少省力。由其迷不知返,如演若之头,无端狂走。衣里之珠,枉受贫穷。为可哀也。

而法会中的百万人天众生,纵然见到世尊拈华,全都罔然不知所措。也如同骑着牛而到处寻牛,了不可得。如果知道当下便是(本来面目),那么这是多么现成,多么省力!但由于众生迷不知返,如演若达多迷失自己的头,无故颠狂奔走。自己衣中有明珠,而枉受贫穷。实在悲哀啊!

须知律也教也宗也,此三者全,方可以续佛慧命,传佛法道。若或有缺,则便不足以上证无上菩提,下度一切含识矣。

必须知道,戒律,教下、禅宗,这三法具全,才可以续佛慧命,传佛法道。如果其中有缺,就不足以上证无上菩提,下度一切含识啊!

卢舍那佛,以戒为体。以恶无不尽名净,善无不圆名满。断恶修善,乃止作二持也。是律为佛身,教为佛语,宗为佛心。心语身三,决难分裂,决难互缺。否则只翼难飞,单轮莫运。欲自利利他,便难如愿矣。

圆满报身卢舍那佛,以戒为体。以恶没有不尽除的,名为净,善没有不圆满的,名为满。断恶修善,就是止作二持。所以戒律为佛身,教下为佛语,禅宗为佛心。心语身三,决定很难分开,决定很难缺少一个。否则只有一只翅膀难以高飞,只有一个车轮不能运行。想要自利利他,就很难如愿了。

金山,乃千余年来着名道场。虽圆修三法,而注重于宗。故古今来于此大彻大悟者,不胜其多。每间数年,必传一次戒。一以继先佛之洪规,一以作后学之懿范。退居青公,住持融公,乃数十年前之故友。

金山江天禅寺,是一千多年的着名道场。虽然圆修律、教、禅三法,而侧重在禅宗。所以古往今来,在此寺大彻大悟的人,非常多。每隔几年,必定传一次戒。一方面,是继延佛陀的洪规,一方面,是作后学的懿范。退居方丈青权印开老人,住持融通印澈老和尚,是我几十年前的老友。

今秋至山观光,二公款留信宿。因言此间常住,明年拟欲传戒。命光作序,以发挥其义。光于宗于教于律,皆无心得,何能不负所嘱。但以平日闻于佛祖古德,而鄙见所领会者,撮略言之,以塞其责。

今年秋天到金山江天寺观光,二位老和尚款留招待二三天。因此说到常住,明年打算传戒。请我写个序,来发挥其中的义旨。我对于禅宗、教下、戒律,都没有心得,哪能不负嘱托。只是以平日从佛陀祖师古德那里听到的,我的心中所领会的,大略说说,来搪塞这个责任。

遗教经云,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暗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

《佛遗教经》中说:“ 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 如暗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

梵网经云,我是已成佛,汝是未成佛,若能如是信,戒品已具足。又云,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位同大觉已,真是诸佛子。

《梵网经》中说:“ 我是已成佛,汝是未成佛,若能如是信,戒品已具足。” 又说:“ 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位同大觉已,真是诸佛子。”

愿受戒诸佛子,各各自知自己本来是佛。以迷背故,反承此佛性功德力,轮回六道,受诸极苦。如转轮圣王,梦作蚁子,寻膻阶下,自顾藐小。而床上王体,依旧不失。及至于醒,方知幻作蚁形,了无实体。

祈愿受戒的诸位佛子,各各自知自己本来是佛。因为迷惑背离的缘故,反而承着这个佛性的功德力,轮回六道,受诸极苦。如同转轮圣王,梦到自己变成蚂蚁,在台阶下面寻找食物膻味,自己看自己很藐小。而床蹋上的王体,依旧没有失去。等到醒来,方才知道是梦中变蚂蚁的形体,没有真实的本体。

一切众生,亦复如是。佛本是而未成,业原无而妄造。高推圣境,甘处凡愚。独让释迦世尊,为一雄猛丈夫,岂不大可哀哉。

一切众生,也是如此。本来是佛,而未成佛,业原本没有,而错妄造作。高高推崇圣境,甘心自处凡愚。独让释迦世尊,成为一代雄猛大丈夫,岂不是大可悲哀吗?

倘受戒诸佛子,各各勉旃。则不但不负融公传戒一番婆心,亦可慰如来出世制戒一番圣意也已。

倘若受戒的诸位佛子,各自勉励。那么不但不辜负融通老人传戒的一番婆心,也可以安慰如来出世制戒的一番圣意啊!鄞县至邱隘镇修诸桥梁征信录序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天官赐福 明末辽东从军行 全球游戏:开局百亿灵能币 空降迦勒底随后成为所长这件事 偷星九月天里的超能力者 斗破苍穹外传之云韵篇 生常 碧蓝航线界限 都市极乐后后宫 佣兵的战争 动漫之后宫之旅 瑜伽老师花样多 肥水不流外人田 从圣斗士开始的划水生涯 穿成潘金莲怎么破。 末世大回炉 回首苍凉 斗罗之日月天真 港娱1975 四合院开始的旅途 
经典收藏给大帝收尸,我暴涨万年修为! 斗罗大陆IV终极斗罗 我的玩家好凶猛 邪神江湖 从水猴子开始成神 我有一身被动技 斗罗大陆之刘小枭传说 魔法世界的养蜂人 重生兽世:系统逼我去修仙 开局:我有一个抽奖系统 平城警事 谁让这小子当大师兄的? 万界第一战神 赏金猎人:爆宠团长大人 茅山极品道尊 圆梦新媒体 御兽:宠兽只是给我凑羁绊的 搞电竞不如撩教练,好甜 医者仁心陈南 气哭,穿成疯批反派还要拯救禁欲男神 
最近更新无上帝族独苗,这你也敢退婚? 仙为奴,帝为仆,师尊你别太离谱 请归 嫌我是废体悔婚,我把替嫁娇妻调教成女帝! 开局大乘期,我不吃牛肉 我都无敌了,你告诉我家族实力通天? 人生模拟:我家娘子竟然成真了 僵尸世界:走上成仙路 万倍返还,逆推后气运反哺 穿越西游之无敌白骨精 重生为鼠,我的鼠潮吞噬万物! 战,天帝 大佬太苟怎么办 我一太监,绑定多子多福系统? 从轮回乐园开始掠夺 绑定女帝,她修炼我变强! 红警帝国之修罗神王 荒神道 别人修武吴敌修仙,妥妥的碾压局 丹道天赋为零?可我有气运加持啊 
印光法师白语解 我想签约 - 印光法师白语解txt下载 - 印光法师白语解最新章节 - 印光法师白语解全文阅读 - 好看的玄幻魔法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