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靖凡做的这些事,足以说明他对兴和帝早就不忠了。
想到兴和帝中的毒,以及沈淮之自己中的第二种毒,能同时接近他们二人,且知道沈淮之真实身份的,唐靖凡的嫌疑很大。
现在唐靖凡还明目张胆的带着宋知华来了京城,那他此次前来的真正目的就很可疑。
如果兴和帝中的毒是唐靖凡下的,那他似乎和宋家的目的还不一致,难道唐靖凡现在和宋家还不是一条心?
苏槿月问沈淮之:“夫君,你要不要提醒兴和帝,防备一下靖王?”
沈淮之沉思片刻后,摇了摇头:“我们现在只是猜测,根本没有证据,兴和帝不一定会相信。
而且,如果靖王在寿宴上有什么行动,此刻提醒也有些晚了,还有打草惊蛇的风险。
靖王暗中的关系网已经布了十几年,恐怕兴和帝身边都有靖王的人,我们不能轻举妄动。
如果真的有什么变故,只能是见机行事了……”
苏槿月沉默,沈淮之顾虑的对,他们才和兴和帝相认,这时候就质疑跟随了兴和帝十几年的靖王对他不忠,兴和帝不一定会相信。
那就只能见机行事了,希望兴和帝提前做的准备,也能防住靖王对他的算计。
说话间,寿宴已经开始了,靖王和华侧妃也已经落座。
兴和帝带着皇后和几位高位嫔妃也出现了。
大殿里的众人给兴和帝行礼后,寿宴就正式开始了。
苏槿月仔细观察华侧妃,许久之后,才发现华侧妃真的是个易容高手,或者她身边有一个易容的高手。
华侧妃现在的容貌通过化妆和一些易容技巧,改变了她的面相,让她和宋知华变成了两个人。
再加上,十八年过去了,人的样貌也会发生变化,就算有几分相似,德妃在京城人眼里早就死了,其他人自然不会认为她就是宋知华。
苏槿月现在除了关注兴和帝的状况,重点关注的就是靖王和宋知华了。
她还放出了小蜜蜂监控设备,随时关注靖王和宋知华的动静。
很快,就到了献寿礼的环节,先是朝臣,皇室宗亲,最后才是几位皇子皇女。
其他人的寿礼,苏槿月没怎么看,她就只关注了下靖王的寿礼。
靖王对兴和帝敬酒之后,送上的寿礼只是藩地的一些特产和珠宝首饰,只能说中规中矩。
苏槿月和沈淮之的寿礼提前送了,是苏槿月准备的解毒丸和一些疗伤特效药。
他们目前手里也没有别的,只能送这些了。
时间很快到了皇子皇女敬献寿礼的时候了,大皇子志得意满的站起身,先恭祝兴和帝圣寿,说了好大一通,才意犹未尽的让人送上寿礼。
苏槿月和沈淮之神情都有些紧绷,苏槿月敏锐的察觉到此时大殿里,除了神情放松的朝臣和家眷,剩下的太监宫女暗中都已经进入戒备状态。
捧着寿礼的下人上前,大皇子还在大夸特夸他得到此物的艰辛,兴和帝也很给大皇子唐瑞彬面子,饶有兴趣准备上前观看大皇子的寿礼。
就在兴和帝即将靠近的一瞬间,那些捧着寿礼的下人动了!
从装寿礼的匣子里拿出匕首,直直的刺向兴和帝。
兴和帝早有防备,他直接后退,身边的侍卫太监上前拦住刺客。
大皇子唐瑞彬发现刺客后,有些惊慌,但很快就静下心,冲向兴和帝所在的位置,嘴里还大喊着护驾。
唐瑞彬虽然表演的很卖力,但苏槿月还是发现了他眼里的窃喜和急于表现的野心。
大殿里出现刺客之后,朝臣和家眷就都惊慌起来了,胆小的都往殿外逃去,胆子大的觉得自己有实力的就没走,甚至还往前走了两步,想着救驾之功。
沈淮之拉着苏槿月小心翼翼的向着兴和帝的方向靠近,对于宋家人的刺杀,他们并不担心。
先不说宋家人的目的并不是兴和帝,而是想杀了大皇子和二皇子,让兴和帝后继无人,只能选择三皇子。
再说,兴和帝有了他们两个的告密,早就知晓和掌握了宋家人的动向,也在大殿里布下了天罗地网,宋家人早就无路可走了。
苏槿月和沈淮之担心的是,刺杀背后还有黄雀,像靖王就是个不安定因素。
他们必须保证兴和帝安然无恙!
宋家人的刺杀很快就虎头蛇尾的结束了,隐藏在暗处的侍卫很快就制服了刺杀的刺客。
兴和帝眼看没有了危险,挥手让挡在身前的夏玉忠退下,他神色冷肃看着被侍卫押解的刺客,问道:“你们是何人,为何要刺杀于朕?”
那个带头的刺客眼看行动失败,也没了活下去的欲望,他愤恨的看着兴和帝,恶狠狠的说道:“你这个狗皇帝,残害忠良,人人得而诛之,我们是为民除害!”
兴和帝神色冷峻:“残害忠良,为民除害?彬儿,这些人都是你府里的下人吧,你怎么说?”
大皇子唐瑞彬还想着护驾之功,从而得到父皇的宠爱,但怎么刺杀这么快就结束了?他都还没来得及靠近兴和帝。
此时,唐瑞彬眼里都是迷茫,但听到兴和帝的责问,唐瑞彬下意识的为自己争辩。
“父皇,孩儿不知情啊,孩儿只是想为父皇送上寿礼,谁知道送礼的人被歹人钻了空子,竟然敢在大殿之上刺杀父皇!
父皇,这些人都和我无关,还请父皇明鉴!”
唐瑞彬一下子跪在了地上,和兴和帝剖白,皇后娘娘看到自己的儿子惹了祸,也赶紧出来求情。
“陛下,彬儿肯定是被蒙蔽的,他一向敬爱您这位父皇,怎么可能如此大胆的欺君罔上呢?”
有求情的,自然就有落井下石的,贤妃就有不同的观点。
“可是,刺客毕竟是出自大皇子府上的,陛下还是要仔细调查清楚才是!”
听到贤妃的话,皇后娘娘狠狠地刺了贤妃一眼,而后,就想接着求情,却被兴和帝制止了。
“好了,朕会查清楚的。”
兴和帝不耐烦的打断他们的争执,原因他早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