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
秦始皇一脸严肃地说道:“朕认为,这马耳他德军还是要打。”
扶苏听后,疑惑地问道:“父皇,您为何如此笃定呢?这英格兰只要不傻,对马耳他肯定会严防死守,而德军海军并无优势,未必能够取得胜利啊。”
秦始皇微微一笑,解释道:“朕自然知晓其中的难度,但道理其实很简单。如果现在德国不主动出击,以后就更加难以抽调力量了。万一到了那个时候,马耳他还能继续发动袭击,德军又该如何应对呢?”
扶苏沉默不语,他开始思考起秦始皇所说的话。
【在这段时间里,英格兰也没有闲着】
【他们在隆美尔的进攻路线上修建了一条加扎拉防线】
【而由于白头鹰国的宣战,英格兰也得到了一些美式坦克的支援】
【已经迫不及待的丘吉尔给奥金莱克出了一个选择题:进攻或是辞职】
【最终,奥金莱克选择了进攻】
【双方磨刀擦掌,准备再次一决高下】
明朝
朱棣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饶有兴致的笑容,轻声说道:“有意思啊。”
他的目光落在太子那充满疑惑的脸上,似乎能透过太子的眼睛,洞察到他内心的不解。
朱棣接着解释道:“你看,现在这些原本准备防守的人,却突然要进攻。朕敢说,这剧本可谓是没有按照奥金莱克预想的来演。”
太子闻言,眉头微皱,追问道:“父皇,您的意思是说,这样做会导致失败吗?”
朱棣微微一笑,摇了摇头,缓声道:“要不然隆美尔怎么能获得元帅军衔呢?看吧。”
太子:“……”
【1942年5月,隆美尔认为有迹象表明英军正在作进攻准备】
【隆美尔决定先发制人,他制定了正面佯攻、坦克则进行大迂回包抄的计划】
【按照此计划,5月26日,两个意呆利步兵军准时向英军发起了进攻】
【为了进一步迷惑英军,隆美尔命令所有坦克部队暂时跟随在意呆利那两个军后方,等到黄昏时分再逐步分兵】
【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奥金莱克产生了误判】
【他错误地认为德国的主攻点就在这里,于是将大量的兵力和资源都集中在了这一战场】
【这一误判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后果,甚至出现了英军一个坦克团孤立无援地面对德国主力坦克部队的惊险局面】
【然而,隆美尔的计划并非一帆风顺】
【他原本寄希望于迅速攻克比尔哈凯姆要塞,因为只要打通这个关键据点,他的后勤补给线就能变得畅通无阻,同时还可以切断英军的一部分退路,给英军造成巨大的压力】
唐朝
李世民一脸严肃地说道:“玄龄啊,你可真是看得透彻!这隆美尔竟然如此大胆,竟敢兵行险着。朕在他进攻路线的侧翼,至少看见了两个英军装甲部队,他这简直就是在玩命!”
房玄龄谦逊地回答道:“陛下谬赞了,臣只是略懂一些罢了。其实,依臣之见,隆美尔此举也是在赌。”
李世民闻言,好奇地问道:“哦?他赌什么呢?”
房玄龄看了看四周,然后小心翼翼地使了个眼色。
杜如晦见状,立刻心领神会,出列说道:“陛下,依微臣之见,隆美尔是在赌他的部队能在英军反应过来之前达成目标。”
李世民听后,眉头微皱,陷入了沉思之中。
【可惜的是,到了29日晚上,尽管非洲军拼尽全力,却始终未能攻下比尔哈凯姆要塞】
【更糟糕的是,此时非洲军的弹药和汽油都已经告急】
【隆美尔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定改变进攻策略,将突破点转移到锡迪-穆夫塔一线,但又碰到了一个硬钉子,仍旧攻不下】
【与此同时,长途奔袭带来的各种问题也逐渐浮现】
【弹药和饮水的极度匮乏,让隆美尔的军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明朝
太子突然咳嗽了一声,这声咳嗽在原本安静的环境中显得格外突兀。
他看着朱棣把目光投过来,赶忙说:“父皇,您真是说到了点子上,只不过这隆美尔……”
朱棣微微一笑,似乎对太子的反应早有预料。
他接过话头,继续分析道:“隆美尔的弊端就在这里。长时间的突袭作战,必然导致弹药等物资消耗过快。而一旦遇到久攻不下的情况,他所期望的以战养战策略便难以实现,最终恐怕难逃失败的命运。”
太子沉默半晌,突然指着天幕说:“父皇,您看……”
朱棣说:“英军不堪大用啊。”
【隆美尔对此表示,6月1日,要么是完全的胜利,要么就是向对手认输】
【然而,就在隆美尔感到绝望之际,对面的英军却先一步支撑不住了】
【在没有任何支援的情况下,他们已经顽强地抵挡住了隆美尔的猛烈进攻长达72个小时】
【德国军队乘胜追击,迅速挺进比尔哈凯姆要塞,但攻击继续受阻】
【驻守在这里的孔因将军,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法兰西并非只会投降】
【隆美尔对眼前的局势感到无奈,他不禁感叹道:“我在非洲还从未打过如此惨烈的恶仗!”】
【然而,感叹归感叹,战争终究需要一个结果】
【最终,比尔哈凯姆要塞因水源断绝而无法坚守,最终失陷】
宋朝
赵匡胤眉头微皱,满脸疑惑地问道:“其他英军在干什么呢?难道他们不知道这里急需支援吗?”
赵德昭略微思考了一下,回答道:“父皇,依儿臣之见,或许是因为他们被意呆利人给拖住了吧。”
他的语气有些不确定,似乎对自己的猜测也不是很有把握。
赵匡胤听后,摇了摇头,反驳道:“这话连你自己都不信吧?单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英格兰也应该能够分清战事的轻重缓急。”
赵德昭见父皇如此说,也觉得有些道理,于是附和道:“父皇所言极是,儿臣也觉得有些奇怪。”
赵匡胤叹了口气,接着说道:“这时候英军的反应也实在是太慢了,简直让人无法理解。难道还是协调问题?”
【德国军队经过长时间的围困和攻击,终于在6月10日成功占据了这座重要的要塞】
【孔因最终率残兵突围】
【这时,英军装甲部队开始了反击,但似乎为时已晚,他们一头撞上德国的反坦克防线,损失了100多辆坦克】
【而隆美尔也没有被之前的挫折所阻挡,他始终牢记着自己的目标】
【他趁势继续进攻英军的后方,不给对方喘息的机会】
【面对这样的情况,英军的结局似乎早已注定】
【6月14日,英军不得不放弃加扎拉防线】
【6月18日,德军再次包围了托布鲁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