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几日,难民营的侍卫统领捧来了一件万户衣,恭敬道,“殿下,这是城外难民营里做出来的万户衣,劳烦长公主殿下送给帝君前,先将衣裳浆洗一遍……”
他不太放心的多叮嘱了几句,而令扶桑也面无表情的听着。
待到万户衣被拿到御书房,呈给帝君之时,距离万户衣缝制完成已经过去了一个星期。
帝君穿着明黄色的长袍,大手缓缓抚摸而过那一件万户衣,脸上的笑容怎么也藏不住。
“还是扶桑有本事,这么快便将流民之事解决了。”
令扶桑浅笑不回应,心里头却是知晓,他定然还有下文。
果然,没有等到她的回应,帝君又自顾自的说下一句。
“朝中文武百官平时在折子上没少诋毁你,这一次,你就带着他们去看看吧!让他们都知道知道,我令家儿女的不简单!”
令扶桑不卑不亢,眼睑弹出几分暗芒,应下道,“是,儿臣听父皇的。”
突然被宣召进宫的文武百官原本一脸懵逼,然而在听到太监的旨意之后,全都变了脸色。
难民营在他们的眼中,那是又脏又臭的存在,帝君怎么能让他们去难民营一探究竟呢?难道……这是长公主的主意?她想着在难民营中对谁下手?
各自心底思绪各异,文武百官心不甘情不愿的跟在令扶桑的后面去了难民营。
一群便衣为主的,几乎全是上了年纪的人往这难民营一站,虽然不打眼儿,但是眼尖的肯定老早发现了不同寻常。
“这,这当真是难民营?难民营会这么干净?”
一个官员像是懵逼了一样蠢萌的愣在原地,问出了大部分人想问的问题。
一旁路过的侍卫轻哧一声,“你还当真以为这地是自己干净的?是长公主殿下分配任务,将一切落实到位,我们每天出门才能走干干净净的路。”
他的话语落下,百官们也在十字分叉路口前后看了看。
虽然天空中有不少雪淅淅沥沥而下,但是这些巷子中无一是堆着雪的,路面远远看去,甚至要比京都之中还要干净几分。
不少人内心开始对令扶桑有了改观,更钦佩于她的才华。
参观了一遍难民营后,文武百官内心复杂的回到了朝堂之上。
帝君坐在上方,朗声笑道,“诸位爱卿既然已经看过了难民营,现如今可以和朕说说,里面是什么场景了吗?”
礼部尚书缓步出列,眼底镇定,“帝君,这难民营中有漂亮的雪房子,坚硬无比,街道干净,每日都有人扫雪,秩序井然,就好像世外桃源一样……”
帝君等着他说完,从底下朝臣的眼中读出了他们的情绪,也不再多问。
“扶桑聪慧无双,能将难民营整理得井井有条,实乃朕的福气!南越的福气!”
他夸奖的话语一箩筐一箩筐的倒了出来,听着倒像是有几分停不下来的感觉。
令扶桑出列,目不斜视的打断,“父皇过奖了,儿臣也没有做什么,这些都是闻人容殊的主意,儿臣觉得不错,便拿去试试看了,谁知道竟然这么有用。”
帝君像是察觉到了她的意图一样,轻笑两下,“那也是你能做到能人善用,能让他为你所用,拉拢人心,都是你自己的本事。”
“儿臣谢父皇夸奖。”她心知说再多也没用,事情要循序渐进的来,当下干脆利落的应下了话。
令扶苑此时就好像一个柠檬精,全身上下都透露着一股酸味儿。
他嫉妒极了,也不想这么大的功劳全都被令扶桑占了去了,当下微微出列。
“父皇,难民营事关重大,皇姐一个人处理,势单力薄,更何况平日里做事也没有个人有商有量的……”
“太子多虑了。”令扶桑没等他说完,就已经将他的心思看得一清二楚,当下朗声打断,“本宫从小到大,很多事情都是自己独自完成的,难民营对我而言,也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挑战罢了。
本宫没有母亲,自幼便可独当一面,在这方面虽然不如太子,事事有母后在后方护你周全,但是也自会谨慎小心,自己做自己的靠山!”
不过几句话,她就把这件事给推了回去。
帝君内心俨然扫过几分愧疚,对她事事迁就。
“提到这儿,儿臣还是想要与父皇分享一下儿臣的设想。”
此事落幕后,令扶桑下了重磅一击,同时暗中斜眼挑衅地看了令扶苑一眼,这才正色道。
“待来年春暖花开之际,以后这京都周围都是村落,农田,百姓富裕,京都中便不缺粮,人口增加,京都也便更为繁华……”
她将自己的设想当成一幅蓝图描绘出来,让帝君内心多了几分期待。
“若当真如此,扶桑你可就立了大功了!”
“不敢当,都是父皇教得好!”令扶桑笑着应话,语气温和。
两人一唱一和的,大半个朝廷之中都是欢声笑语,这一幕衬托得令扶苑脸上的阴鸷更甚。
待到差不多时,帝君这才施施然的下令,“流民一事,全权交由扶桑处理,所有人全力配合!”
底下百官哪怕有心中不同意的,也只能够把想法憋住,缓缓应下。
吩咐落下后,帝君又将温润的眼神落在了她的身上,“这么一副重担压下来,往后皇儿定当无比忙碌,上朝之事,你若有时间便来,无时间的话,也不必牵强。
朕对你没什么要求,只希望你把发生的所有事情都写在折子上,每隔一两日派人递过来一次,可行?”
令扶桑眉眼闪动几下,知晓他现如今这般安排,定然有他的用意,当下也点点头,笑着应下了,“父皇所想之事,儿臣岂有不答应的道理?”
两人心照不宣,谁也没有把那层窗户纸捅破。
相比令扶桑这边一切顺利,宣极那儿却是开始“如履薄冰”。
“刚出来时,长公主殿下并没有派遣多少人马给我,不然各位略行好事,助宣某度过这次难关,日后若有需要到宣某的地方,宣某定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