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无疾

祈祷君

首页 >> 寡人无疾 >> 寡人无疾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秦舒褚临沉免费全文阅读大结局 重回1982小渔村 郁总今天追妻成功了吗 四合院:从截胡秦淮茹开始 红尘都市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轮回剑典 现代咸鱼生存指南 我的房客大小姐 明星系列多肉小说 
寡人无疾 祈祷君 - 寡人无疾全文阅读 - 寡人无疾txt下载 - 寡人无疾最新章节 - 好看的都市言情小说

第108章 童谣?预言?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兵部。

“三殿下,昨天那些算好了没有?”

一声超大的嗓门打破了安静的氛围,惊得满屋子人都放下了手中的东西。

刘凌却陷入了耗费心神的心算之中,对这震天一般的响声没有任何回应,一只手无意识的在桌子上滑来滑去,间或着在一张纸上记录着一些数字。

兵部右侍郎是个糙汉子,喊过一嗓子后发现刘凌没有回应,向前几步还想再喊,却被一个小个子一下子拉住了胳膊,给拽到了后面去。

拽人的当然是刘凌身边的魏良。

“别叫,别叫,我们家殿下算东西的时候,一吵就错啦!”戴良有些不高兴地皱眉:“让皇子为你们算账就罢了,你们还真把殿下当账房先生了?”

右侍郎这段时间已经见识过了刘凌的出众之处,被戴良这么一挤兑,抓了抓后脑勺,委屈地埋怨:“我天生嗓门大,怪不得我啊!”

戴良看了眼刘凌桌子上堆着的案牍,努了努嘴:“你看,就剩那么一小堆了,等个一时半会儿就好。”

“那行,我再等会儿。”

右侍郎笑了笑,随手拉过一张椅子坐下。椅子划过地面的时候发出刺耳的拖拽声,引得戴良又是一皱眉。

好在这些都没影响到刘凌,大约过了半个时辰,刘凌将所有的账目算好,丢下笔长舒了口气,还没活动筋骨,突然眼前凑过了一颗大脑袋,明晃晃地络腮胡几乎扎到他的脸上……

“殿下?算完了吗?武库那边的令史已经在催了。”

刘凌往后仰过脑袋,神情僵硬地点了点头,右侍郎脸上喜色更甚,拿过桌上一张明显是核算完毕的书稿:“殿下,是这一张吧?那我拿走了?”

“算是算好了,不过最好还是核……”

刘凌瞠目结舌的看着已经拿着算簿大步流星离开书房的兵部右尚书。

“……核算下。”

他一直都是这么急性子吗?

这种事也是能这么急的?

“殿下,您说这兵部的人做事,怎么都这么奇怪!”戴良有些埋怨地帮刘凌整理着书稿。

“您明天就要去祭祀了,今天不给您休息好,还让你算账!”

“无妨,现在什么时辰了?”

刘凌一站起身,才发现全身酸痛,书房里也黑乎乎的,所以才有此一问。

“快要落宫门了,殿下在这里坐了一下午。”戴良有些担忧地看着刘凌:“您还好吧?骑的了马吗?”

“哪有那么娇气!”刘凌笑着回答。“既然快关宫门了,我们现在就走吧。”

其实以刘凌兵部历练的身份,可以不必帮这种事情,算账这种事是书吏一流所为,刘凌亲自算账,算是辱没了身份。

但刘凌会这样做,也是没有法子。随着东南出兵,兵部已经随军调配了足够的兵甲和武备,可由于是紧急出兵,这些武备的核算和出库账目并没有完全整理出来,等到每月大朝之前,必须要把这些整理出来以呈御览。

往常这种事,兵部也不是自己计算的,而是从户部调配书令史专门核计,兵部只负责将出库的兵甲和账目计算出的数目对上就行。

无奈今年户部为了皇商选拔之事忙的焦头烂额,就连兵部的事情都再三搪塞,兵部尚书也是个暴脾气,在户部发了顿脾气,丢下了狠话,就开始回来让兵部的几个司自己算。

这几个司,就正好归兵部右侍郎管。

兵部大多是武将任职,说到计算,真没几个精通的,刘凌只不过看着乱糟糟的账目有些忍不下去,随手帮忙整理了一下,这整一下子不得了,马上就给人尽其用的兵部尚书给赖上了,开始帮着各部核账

这种事情其实是非常敏感的事情,但凡精于计算之人,从调配的兵甲和马匹、粮草等数目上就能算出出征总共有多少人,准备作战多久,前方要等多久才能等到粮草等等。

这些事情在一般人看来就是些无聊的数字,但在军中,也属于机密。若不是刘凌是位皇子,谁也不敢把这种事交给他。

如今离大朝已经没有多少天了,兵部等着交差,所以才对刘凌再三催促,引起了戴良的不满。

“话说回来,殿下居然精于算学,真让人诧异。”戴良有些感慨的说道:“谁能想到一位皇子居然会这个!”

“也不是精于算学,只是对这个有兴趣,所以比旁人下了些功夫。”

刘凌想起自己在冷宫里被王太宝林逼着学算账,并且被她吼“你想以后被人骗着花一两银子买一个鸡蛋吗”的样子,忍不住嘴角含笑。

“没想到兵部居然连会看账的长官都没几个,倒真让我诧异了。”

“那些大老粗……”戴良撇了撇嘴。“莫说看账了,我看说话都有些乱七八糟的……”

“休要胡言,这些都是朝中的大臣,也是各层一级级选□□的人才,你文不能举武不能杀敌,有什么好说别人的!”

刘凌笑骂了一句,看着面前已经近在眼前的宫门,幽幽叹了口气。

“明天要和二哥一起去冬祭,看样子去不了兵部了,希望那些账目别出什么岔子……”

“能出什么岔子?”

戴良好奇地问。

“底下吃克扣的情况似乎很严重,我发现要调配一万人的兵甲,却出库了一万五千人的。起先我还以为是怕有损耗或者别的什么原因,后来一问兵部的老人,才知道各地的规矩,如果一万人的武备,须得准备一万三千人的,才足够层层‘损耗’,完全装备上一万人。”刘凌沉着脸,“如果加上正常的损耗,须得一万五千套,要是矛尖箭头等消耗量较大的,要出库的更多。”

对于这一点,戴良却是毫不奇怪。

“这有什么,我家给下面的人发东西,都还要多准备三成才够,管家和发东西的人总要分点好处,这上面要省了,下面人得不到足够的,就该闹事了。算是另一种优待。细想起来虽然令人恼火,可身为主家,哪里有那么多时间去管有没有面面俱到,还不是靠这些管事的?就当是花钱买个省麻烦了。”

“这种事怎么省麻烦……”

刘凌摇了摇头。

两人说说聊聊间,一路入了宫,回了东宫,却发现东宫里人来人忙,穿流如织,还多了许多不认识的新面孔。

刘凌怔了怔,和戴良看了一会儿,发现庄扬波不停的跑进跑出,才发现原来是二哥没有在宫外宿下,今日里回了宫中。

“明天要从宫中出北郊冬祭,二殿下怎么可能还住在宫外。”戴良了然地说道:“这些恐怕是明日的礼官,差来协助二殿下主祭的。”

刘凌只是陪祭,没有什么要准备的,只要跟着二哥身后洒几杯酒,站上一会儿就行了,无论是念诵祭文还是行祭,都是二哥的事情,所以刘凌有些新鲜地看了一会儿他们忙碌,就无聊的回到了房中

到了第二日一早,天还未亮,紫宸殿里就来了人,生怕刘凌和刘祁误了点似的,一面提醒着祭祀应当注意的事情,一边领着熟练的宫人为两位皇子整理祭服、调配人手。

刘凌自然是很放松,刘祁却像是被这身祭服压的快要喘不过气来,连连松着颌下的丝带,还十分紧张地走来走去。

看到后来,连被吩咐来提点的礼官们都看不过去了,纷纷劝说刘祁先进行干粮,以免进行到一半体力不支,这时候刘祁才想起来要吃些东西,连忙匆忙派人去取,汤水自然是一点都不敢用的。

刘凌在一边看得直摇头,想到自己要主持上元节的登楼观灯,心中也是有些忐忑。就算与民同乐没有主祭这么大的讲究,人却是少不了多少的,可能更甚似冬祭,真到了那时,他说不定还没有二哥镇定。

冬祭因为还有着祭祀战死英灵的原因,无论是祭服还是依仗上都比其他几个重要的祭祀严肃的多。刘凌身上这一身祭服甚至干脆就是黑色的,腰上还佩戴了佩剑。

刘祁个子要比刘凌要矮,为了不刺激这位哥哥,刘凌选择离他远远的,一直到祭祀的队伍从宫中出发,在宫外和文武百官汇合一起出了宫,刘凌都没有接近自己的兄长。

无奈皇子的服饰太过显眼,而所有打头之人中只有他和二哥骑着的是神骏不凡的汗血宝马,一出内城,立刻就引起了无数人的指指点点。

为了弘扬天子的威严和国家的气势,祭祀的路上一般并不封路,只是派了京中的差吏和禁卫军沿途守卫,以人墙将祭祀的队伍和百姓隔开。在这一天,百姓可以上街瞻仰天子的圣荣,也可以看见平日里在朝堂上协助天子治理国家的朝臣们是什么样子。

自然也少不了许多怀春的少女,和一些看热闹的纨绔子弟。

因为刘祁和刘凌处于队伍的最开头,隐约可以听见人群中的议论纷纷。

“皇帝呢?皇帝老爷怎么不在,领头的是个毛孩子?”

“什么毛孩子,那是位皇子!听说皇帝得了什么毛病,头着不得风,就派了皇子来了!”

“皇帝老爷生病了?宫里的太医们都是吃干饭的吗?”

“前头的是二皇子还是后面的是二皇子?怎么看起来后面的个子还高些呢?”

“人也是后面的长得气派些!”

“还有那马!看到没有,二皇子那马一路走一路拉!跟个骡子似的!”

刘祁听到有关骡子的议论,恨不得回身戳刘凌的绝地一记,让所有人听听刘凌那匹蠢马的叫声。无奈今日绝地就像是嘴巴被缝上了一般,不但没发出一点声音,人越多它越是昂首挺胸,显得神骏非凡,让刘祁简直气煞。

相比之下,自己这匹奔霄就是个饭桶,从早吃到晚,从早也拉到晚,就连这时候也不得停歇。

如果说刘祁之前还没有感受到“脸”对于人气上的影响,那现在总算是有了深刻的认识

而且关于刘凌的讨论还没有多久,就歪到了其他地方。

“三皇子长得俊是应该的,没听说三皇子的母妃是个胡人吗?听说三皇子的娘进宫的时候,从侍卫到宦官都看呆了,明知是陛下的妃子,还是找着法子想要接近……”

“这你也知道,你从哪儿听来的?”

“前阵子不是有一大批宫人放出来吗?我听那些放出来的宫人说的。还有更香艳的,你听不听?”

“看到三皇子的脸没有?听上朝的官老爷说,跟高祖一模一样!你说官老爷怎么知道的?金殿上挂着高祖的画像呢!你说乖不乖,这儿子像老子自然是正常,可隔了五代了,还是一样的脸,都说三皇子是高祖托世呢!”

“高祖托世?那以后不是要当……”

“我看着恐怕像……”

等听到这些,莫说刘祁,就连刘凌的脸都黑的要命。两位皇子坐在马上四处张望,只觉得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可真要去寻找声音的来处,却怎么也听不真切。

只是讨论这些的人一定不少,有许多声音还颇大,已经传进了后面一起祭祀的百官们耳里。

这些官员们有的眉头紧皱,有的望着刘凌若有所思,有的就是满脸气氛,恨不得出去痛斥一番。

好在这种混乱没有多久,因为有禁军开道,没多久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就出了城,直奔北面的郊庙。

刘祁做什么事都是十分认真,之前就把整篇祭文背过,此时用读的,更是一点差错都不会有。除此之外,相应的步骤一丝不错,也不见慌乱,让许多官员都露出赞许之意。

刘凌作为陪祭,自然没有多显山露水,中规中矩,总是找不到错处就是了。

一场祭祀还算是顺利的结束了,东宫众人都累了个半死,一夜无梦睡到了第二日早朝的时间,刘祁和刘凌从六部历练后难得早朝,两人匆匆忙忙上了朝,脚跟还没有站稳,几道折子就把刘凌惊的是满脸呆若木鸡。

“臣弹劾三皇子狂妄无礼,以鬼神之说愚弄百姓!”

“臣亦有奏!昨日冬祭,百官都风闻百姓谈论三皇子有‘天子之相’之事,京城百姓言语中言之凿凿,认定三皇子是储君的人选。臣认为其中必有蹊跷,须得细细探查其中的究竟!”

“臣弹劾三皇子妄议朝政,历练未过便插手兵部事务,视兵务为儿戏!”

一时间,三道弹劾接连而至,每一道弹劾的理由都是诛心之言,足以将刘凌打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但凡皇帝,没有一个听到这样的事情不会变脸的,就连刘未也不例外。

只见他满脸不悦,冷声开口:“如何狂妄无礼、如何愚弄百姓、如何妄议朝政?诸位爱卿不如细细说说!”

听到刘未支持他们的弹劾,御史大夫立刻面露急切地首先奏议道:

“根据御史台在京中风闻轶事的御史回报,如今京城中已经有了不少孩童在街头巷尾传唱童谣,曰:‘燕飞来,啄冰凌,逐燕日高飞,高飞上帝畿!’言语中大有隐射三皇子有问鼎帝位之言。陛下,臣弹劾的奏状在此!”

由于传承的是楚巫文化,诸多复杂的自然、社会现象,尤其是偶然性、巧合性而又频发性的事件往往令人无从解释,童谣和谶语便应运而生。古代一直有人认为,神灵有时会藉助童谣或民谣谚,来向人间暗示未来的吉凶祸福,这种预言性质的童谣,在历代史籍中多有记载。

纵观中国历史,从有明确文字记载以来,历朝历代都有不少的预言以童谣、诗歌、石碑等形式流传。这些预言往往都是以类似于字谜或其它的形式让人悟,而不直说。因此往往只有个别人能在事发之前了解预言的真实含义,而大众则只能等到事后才能明白。

这街头巷尾的童谣说着“燕飞来”云云,听起来莫名其妙,但燕子向来和吉祥的预兆是相连的,“啄冰凌”隐喻的便是刘凌,明白的人一听便知是什么意思。

奏状一送到刘未手中,刘未不置可否的看了几眼,继续望向其他人:“你们又有什么意见?”

刘祁也没想到局势会如此变化,但他心中有数,御史台和今日上奏的几位大臣都是曾外祖父方孝庭的嫡系,今日这件事少不了有他曾外祖父的手笔,所以心中有些惴惴不安地看了父皇一眼,发现他面无表情,便扭头又看了刘凌一眼。

刘凌一改之前吃惊的样子,抿着嘴唇面色凝重,更兼有一丝疑惑的神色,就是不见慌乱。

听到皇帝的问话,另外一名官员立刻紧跟着启奏:“臣多日来,听闻有人以三皇子的长相为由,在朝中及民间传扬三皇子乃高祖托世之言。高祖乃是陛下及几位皇子的宗祖,以高祖的名分烘托自己的地位,实乃一种僭越!臣请求彻查此事,找出幕后指使此等说法之人!”

说罢,他的眼睛紧盯着刘凌,眼神中流露出的是一种“凶手就是你”的深意。

“臣除了这些,还听闻三皇子在兵部对户部多有不满之言,更是擅自插手兵部核计之事,未经过兵部其他官员的核算,便将核查的结果呈交中书省……”

那官员是个户部的官员,素有才干,弹劾起此事来,颇有些愤慨之意。

说到这里,皇帝才算是有了点兴趣,“哦”了一声后低头问殿下的刘凌:“老三居然已经在兵部理事了?”

刘凌没想到只不过是前几天发生的事情,就已经有各方拿来弹劾了,想来平日里他一举一动,更是都有人一直盯着,心中不由得庆幸平时没有做出什么不合时宜的举动来。

“前阵子户部事忙,儿臣确实帮着兵部司库核计了一些账目,但并非主理,也没有发表过什么对户部的不满之言。”

刘凌回答的坦坦荡荡。“核计账目只是些琐事,并不关系什么紧要,况且按规矩,事后都有主事审计,所以儿臣并没有任意妄为……”

听到刘凌的回答,兵部雷尚书连忙出列附和:“确实如此,在户部发表不满之言的并非三殿下,而是老臣。老臣在户部数次申请调拨人手不成,暴脾气一上来,便骂了几句,陛下要罚,就罚臣无状吧!”

“雷尚书,你这脾气三十年不改,再这么下去,你就真要单打独斗了!”

刘未笑了笑,没露出什么不悦之色,笑笑便揭过。

众大臣见刘未还有笑意,便知道户部这官员不但没弹劾成功,还砸了自己的脚,其他两位大臣也相差无几

果不其然,刘未笑了笑,摇头道:“所谓街头童谣,向来是一些语焉不详的话语,像是‘啄冰凌’一句,可以说是刘祁的‘祁’(冰冷)字,也可以说是刘凌的‘凌’字,朕一共就三个儿子,像这种预言,说是你也行,说是他也罢,全是穿凿附会,实在没什么意思……”

他又看了眼刘凌的相貌,露出更加愉悦的表情。

“至于老三长得像高祖,既然他是高祖一脉,是刘家子嗣,长得像高祖那也是寻常。什么‘高祖托世’云云,如果是真的,反倒是我代国之福。一个人若能和高祖一样的品行,对天下人而言,不是福气,又能是什么?”

这句话,说的堂下众人齐齐惊诧,刘祁脸色更是铁青,满是不敢置信地望向御座之上坐着的父亲。

刘凌看到二哥这样的表情,心中“咯噔”一下。

那神色若说是愤怒,不如说是伤心更多一点。

三兄弟中,他和二哥要更亲近一点,可从六部历练之后,两人接触越来越少,就算见面也只是点点头而已,感情已经维系的越发艰难。

按这种架势看,势同水火也就是时间的问题了。

“不过之前御史大夫说的没错,一时间突然满天下都是风言风语,绝不是巧合,应该是有心之人有意散布,想要离间朕与皇子之间的父子情谊。京兆尹冯登青……”

刘未点起大臣的名字。

“臣在!”

冯登青出列,躬身回应。

“命你彻底彻查此事,务必细细查探谣言的源头来自哪里。”

“是!”

于是乎,一场声势浩大的弹劾,就这么雷声大雨点小的停了,三位递出奏状的大臣没有受到嘉奖,也没有收到责罚,就像是什么都没发生一般茫然地出了宣征殿,大约是没想到这件事就被这么大而化之了。

余下一干大臣,对于皇帝耐人寻味的态度更是议论纷纷,想到皇帝竟然对刘凌的脸和那种童谣都没有太大的意见,心中更是有了些主意。

在这么多人之中,最不甘心的大概就是刘祁了。他昨日主祭没有出分毫的差错,百官们也都夸奖他风仪有度,他原本想着今日说不定还能得到父亲的嘉奖和肯定,去没想到今天一早上提都没有提他主祭的事情,却整个早晨都围绕着那些愚民村夫的妖言惑众说事!

曾外祖父真是越来越老糊涂了,刘凌平日里根本和“狂妄”沾不上边,以这样的理由弹劾刘凌“窥伺皇位”,简直就是滑稽!

下了朝,刘祁忿忿地准备出宫,半路上却遇见了也正要出宫的外祖父方顺德,想了想,刘祁破天荒地没有选择避嫌,而是径直在宫外的驻马处里牵了自己的马,又叫庄扬波先去礼部等着,这才亦步亦趋地跟在方顺德的马车边。

“三弟被弹劾的事情,是不是有阿公的手笔?”刘祁终是没有忍住,靠着马车的窗边,低低的问着。

几乎是眨眼间,马车的车窗竹帘被人从里面掀起,露出方顺德的脸来

他看着满脸不快的刘祁,沉默了一会儿,还是点了点头。

“阿公为何如此做?这样做除了让三弟声望更高以外,起不了任何作用!”刘祁脸上的愤色更为凝重:“而且三弟素来并无野心,你们找了一群这样的生事之人大张旗鼓,说不得勾起他心中一丝侥幸,真要相争了!”

方顺德像是看着一个要不到糖的孩子那般露出无奈的表情,叹了口气。

“殿下,不会今时今日,您还觉得三殿下温和无害吧?即使我们有从中推波助澜,可绝不是无事生非,之前确实在市井间早有了这样的传言。”

他看着刘祁愣住的表情,继续说道:“三殿下也许不想坐上那个位置,难保别人不想让他上去。如果是陛下呢?如果是其他人呢?更何况,今日我们试探一二,也原就不指望能将三殿下弹劾下去。”

刘祁缓缓吐出胸中的浊气,冷声问道:“那是为了什么?”

“一来是埋下怀疑和猜忌的种子,二来,也是为了试探陛下对三殿下的信任有多深厚。”方顺德为难地摇了摇头:“如今看来,情况不妙啊……”

刘祁原还对方家满腹怨气,听到外祖父的话,顿时愣住。

“先不提这些,您是臣等的血脉亲人,臣等自然不会害您。倒是殿下,您母妃被幽禁在宫中这么长的日子,可有什么消息?臣和贱内十分关心娘娘的安危,只是不能入宫探望,实在是心有不安……”

他面带愁容的看向刘祁。

“殿下有没有……”

刘祁听到外祖父说起母亲的事情,羞惭的神色立刻爬了满脸,半天说不出话来。

自他去礼部行走之后,早上听政,下午在方家和方孝庭探讨些朝政问题,晚上又回礼部学习理政,已有许久没有关心后宫的事情。

大概是因为父皇应允了他母妃不会有生命危险,之后也可以让她颐养晚年,所以他便下意识的忘了母亲还在后宫中受尽委屈,却对自己的冤屈一言不发。

如今被外祖父关切的眼神一望,刘祁立刻想起自己在冷宫里的母亲,从脸烧到了脖子,恨不得挖个地洞钻进去。

他几乎是丢盔弃甲一般随便和方顺德寒暄了几句,就匆匆借口自己去礼部还有事,驾着马向内城疾奔而去了。

“还是嫩了点啊。”

方顺德收回脸上的愁容,长长地舒了口气。

“大人,我们现在去哪儿?”

马车外的车夫回身询问。

“宜君一家今日回来,估摸着要下午才到。今日下朝下的早,索性驾出城去,出城相迎吧。”

方顺德的手指在车窗的窗沿上弹动了几下。

父亲既然希望他们兄弟和睦,他就多做一点,反正也无关痛痒,不过是些面子上的事情罢了。

想要一点点掌握自己的力量,还不能操之过急

如今父亲还想着宜君能把公中和族中的资产一点点转出去,他得想法子趁机挪用一些到自己的手里,这个时候不能和宜君撕破脸皮。

就怕宜君把主意也打到刘祁身上……

罢了,左右也翻不到天上去。

“出发吧!”

“是!”

***

冬至过后没多久,东南战事就发生了新的变化,直搅得百姓人心惶惶,兵部人人唉声叹气,刘未即便是吃了秘药,乍闻得消息还是头痛地差点跳起来。

被封为“征南大将军”的苏武义,领了一万大军终于到了南方,命了传令官手持皇帝的虎符调遣各地将领率部来见,结果四道十二路兵马,零零散散应召而来的,人数不足三万。

人数不足三万也就算了,这应召来的三万地方乡兵,竟人人兵甲不齐,更有甚者,就是没有兵甲,而且还是步卒,穿着粗衣草鞋就进了军中,一进军营就嚷着要吃饭、要兵器、要甲胄,什么都要,就是不要操练。

更有甚者,不但自己来了,还拖家带口,这些像是流浪汉一般的士卒自己来当兵,还带了没人高的儿子、发落齿摇的双亲或是自家的婆娘一起当兵,口口声声称着这些都是入了军籍一直在军中效力的“编役”,也要一并带上,否则便不出征。

代朝的军制,除了边关上世代为兵将的世兵,大多采取的是募兵制,各地根据防务的需要募集士兵,统一有军中操练和指挥,闲时操练,忙时耕种,若有征召,立刻入军。

这样的好处是保证了农业生产,但士兵的素质就全看将领的水平。而且没有大战即使从军也不容易晋升,国家又承平已久,没多少人愿意当兵,情愿在家种田。

所以为了刺激男儿当兵,军中便有了种‘编役’,就是当兵后,当地军队可以征召一部分士卒的家属入军充当杂役,譬如厨子、马夫、传令官等等,没有粮饷,只管饭。

这原本是为了照顾士卒兼顾家庭的德政,可以让士卒安心在军中当兵,却渐渐成为了一种难以根除的陋习。

说到这种陋习,还跟军中普遍有吃空饷,拿空头的惯例有关。往往军中上报自己有三千人,能有两千个人就不错了,所以剩下那一千个人虚乌有的“名额”下面往往可以挂上一到两个‘编役’的名额。

军中但凡有些能力或是钱财的,都为家中的老弱病残觅了几个“编役”,或是挂了吃空饷的“人头”顺带再来个“编役”,如此一来,满营的那么多人在加满制的编役,就可能变成只有一半的兵丁,却有超过四倍的编役,满营都是老头老太太加光屁股小孩、体质柔弱的女人,也就不奇怪了。

像这种一打仗就拖家带口的,战斗力能强到哪去,可想而知。况且为了家小的安全,逃兵情况也非常严重,根本就是一战即溃。

苏武义年轻时是凉州名将,出身将门,从小受到的都是兵家的正统教育。成年后打了几次胜仗,又有家中余荫,很快就升入京中,成了禁军一名中郎将,也算是赫赫有名。

但他在行伍之中几乎混了半辈子,也没见到这种传说中的“兵老虎”,所以当发现应虎符而来的都是明摆着谋取兵甲武器、占朝廷便宜的,立刻拿了几个想要看他笑话的地方将领来,拖出辕门外斩了,把人头挂在辕门上,想要杀鸡儆猴

结果这一斩,顿时像是炸了营一般,不过是一夜之间,三万多来投效的士卒,竟跑了一大半。

苏武义得到消息后,命令看守营门的士卒和京中带来的禁卫军阻拦,却被“编役”们的屎盆子、烂菜、唾沫等物恶心的晕头转向,对方又人多势众,不但没有拦成,还在踩踏中被伤了近千人。

更可恨的是,这些“兵油子”子们走的时候还趁乱牵走了许多战马,搜刮了不少兵甲,等到苏武义第二天清点武备,差点没骂娘。

而那些剩下来的地方军,也不是就是为了杀敌立功,而是大多在地方上还有家累,不敢跟着一起跑,怕连累族中的。也有一部分想看苏武义的笑话,再趁机谋一些好处的。

苏武义虽然能打仗,在京中人缘也好,但京中为了在东南战事上打得漂亮,“以德服人”,所以挑选的这位宿将是个正人君子,君子遇见这样的事情,没气晕过去就已经是好事,更别说拿出什么手段来了。

还是随军过去的鸿胪寺典客魏乾帮着苏武义的几位副将收拢了残兵,清点了损失,又想法子安稳剩下来的地方将士,只是士气经此打击之后,一落千丈,恐怕没办法在短期内出兵剿灭叛逆。

而且那些“兵痞”和“编役”要真送去和蛮人作战,恐怕还不够蛮人下菜的,不经过操练,实在是用不得。

苏武义事后跟着魏乾仔细询问,才知道他之前杀的那几个将领虽然不是什么大将,但他们手下的士卒全是同族同乡,有的有血缘关系,有的有姻亲之谊,苏武义为了敲山震虎杀了几个敲竹杠敲得最厉害的,结果这些人的同族同乡就不干了,加上苏武义也不像是个“识趣”的,发财的路也被堵了,所以剩下的人再煽动了其他人,一下子就跑了没影。

苏武义还肖想着去找,却被当地的官员苦笑着制止了。

但凡在当地募兵的士卒,往往一出事就逃回家里或乡中,这些人全靠军中“蒙荫”生活,一人当兵,全家不愁吃穿,举族包庇之下,不但帮着隐藏踪迹,有时候还会驱赶官差,不准他们捉拿逃兵。

南方人数比关中和江河流域要稀少的多,这些逃兵逃回山中或家乡,军中没有了足额的士卒,只能继续招募,于是这些人再改名换姓,重新出来当兵,如此反复,根本没有办法彻底根植逃兵问题,除非你想当光杆司令。

大军未到战乱之地就停住了,周围驻军的百姓又听到军营里有冲杀喊叫之声,第二天当地的医官都被派去了驻地,又有说军营里少了不少人,立刻就有各种流言蜚语传出,弄的人心惶惶。

可怜苏武义出师未捷先出了大乱,一纸奏疏把兵部那些建议当地征召兵丁的官员们骂了个遍,又请求皇帝从京中出动精兵,数量不用多,再来一万就行,足够他去“剿匪”的。

奏疏中,简直是字字泣血,就差没直接说地方上的将士都是土鸡瓦狗,根本不堪一击了。

刘未原本以为自己掌控天下兵马,坐拥数十万大军,如今一听苏武义所说地方上的士卒都是这样的,而且应召入伍连甲胄兵马都不齐整,当场就雷霆大怒,宣了兵部所有主事进宫。

也就无怪乎兵部最近人人唉声叹气了。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小情歌秦歌 凋霜之龙 穿成潘金莲怎么破。 我不会武功 盛少撩妻100式 开局签到一个吕奉先 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清都仙缘 山村桃运邪医 从圣斗士开始的划水生涯 偷星九月天里的超能力者 洛公子 电影世界大抽奖 玄鉴仙族 带着火影重生日本东京 开局一首诗,震惊满朝文武! 破云 殿下别这样 生常 碧蓝航线界限 
经典收藏天官赐福 艳海风波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重生之官路商途 wtw1974 重生八五,离婚海钓养娃赚翻了 娱乐圈第一渣男,大幂幂扶墙跑路 镇国少帅 全民兽化:我开局成了霸王龙 四合院:小猎户进城 穿越大周 开局在出租屋里捡到一个亿 韩娱:在半岛的他为何这样 开局一只麻袋,古董全靠捡 重回过去:我的随身小庄园 四合院之破落户翻身 中医高源 权财 我的26岁女房客 春满香夏 
最近更新叶城冯氏:仇焰燃重生之仇焰燎原 最强猎神 贫道有钱 获得系统后,女神们都在为我赚钱 重生60:从小岛捕鱼成世纪大亨 初始轮回 现代老板李寻欢 离婚后被美女们倒追,前妻后悔了 重生1980:在深山打猎邂逅娇妻 重生1965,我扫地就能获得物资 厚土昙花 枪和希望的1937 全球高武:我叫叶小天 钞抄炒超能力 特种部队之雇佣兵 商界闲鱼的高武传奇 我家银毛刀娘怎么会是病娇?! 幽宅咒影:幻梦魔法界 韩娱稳稳的幸福 兼职神豪,我真不是榜一大哥 
寡人无疾 祈祷君 - 寡人无疾txt下载 - 寡人无疾最新章节 - 寡人无疾全文阅读 - 好看的都市言情小说